足球竞彩app排名

【校报? 京工人物】生命学院谢海燕教授: 携纳米之光 寻生命之美


——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生命学院谢海燕教授

供稿
学生记者 闫乔乔 张晶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芬

      谢海燕,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05年入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7年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择优二次资助。2005年获北京理工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谢海燕热爱教育事业,为此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她身上洋溢着年轻女教授特有的气质:可亲的微笑,睿智的目光,渊博的学识,执着的事业心,她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谢海燕,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05年入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7年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择优二次资助。2005年获北京理工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衷情于“纳米”研究
      谢海燕本科学习的是化学专业,后被保送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2001年,她怀着对科研事业的向往和兴趣,到武汉大学攻读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医学传感。当时,很多人质疑她的选择,因为有机化学以及她所熟悉的色谱分析专业都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当时纳米科技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领域在很多人看来“前途未卜”。她却认为,读博士、做科研不应以找工作和谋生为首要目的,而应跟随兴趣的引领,科学研究的乐趣来自于对未知事物和领域的探索,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创新精神。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化不分家,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又应用于生物学,而纳米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她深信,纳米科学能够为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像美国一位科学家预言的那样:“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她被方兴未艾的纳米科技领域深深吸引。
      经过与导师商量,谢海燕选择以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作为博士研究课题。量子点是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质,这种性质在生物标记与成像中十分有用,简单来说就像为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分子安装上信号灯,从而起到信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便于跟踪和检测。为制备出质量最好的量子点,参考当时最权威的文献方法制定了研究方案。当一切准备就绪,实验探索就此展开。

  面对困难 决不放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困难与危险相继而来———首次进行的无水无氧合成实验就发生了爆炸!实验仪器被炸穿了,反应器都被炸飞了,虽然当时没有人员受伤,但大家仍然很震惊和担忧。
      居里夫人曾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对此,谢海燕深有体会。鉴于此实验的危险性,导师专门找她谈话劝她放弃。但是,谢海燕觉得这个课题确实很有意义,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不应该轻易放弃。于是,她暗自开始了对新的、安全而温和的量子点制备方法的探索。经过反复试验与改进,终于摸索出一种新方法,产物的性状可与文献方法相媲美,并且该方法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而简便,完全避免了原方法的危险性,该成果很快就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功夫不负有心人
     读博期间的研究使她对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她博士毕业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工作。当时生命学院建院不久,许多软硬件设备等还不完善,研究工作举步维艰。同时由于生物专业知识的欠缺,她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她一方面抓紧弥补不足,寻求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切入点。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机会,争取研究经费和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她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入选学校第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这为她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第一杯水,更重要的是给她带来了自信和同行的认可,因此,2006年通过与同行合作,顺利申请到了“863”和“973”项目,从此,谢海燕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事业进入正轨,在纳米生物标记和基于新型复合功能纳米材料的分离分析等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基于量子点的细胞标记与长时间实时、动态示踪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又承担了一项“973”课题。
      谢海燕说,自己做出选择的原因之一是冲动。而这种冲动,却正是青年科学家的一股闯劲。截止目前,她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并已被他引25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基于这些专利研发的产品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省部级人才项目2项,作为课题副组长承担“863”课题1项,参加“973”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
  认真执教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理念因为谢海燕的讲课给本科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学生在选择研究生导师时都想选择谢海燕。他们根本想象不到一个没有系统学过生物学的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背后下了多大的功夫!
      谢海燕不仅从来没有因为自己非生物专业出身而回避生物课程的教学,而且丝毫没有降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她说:“教学要下硬功夫,教师要对上课所讲的知识负责任。教师必须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学生、学校负责。”她将讲课当作促使自己充实生物学知识的好机会,且从不局限于中文教材,而是参考当前最好的英文原版教材,认认真真地准备并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她讲课时习惯性地带着科研的思维和热情,并时常会将课程知识与科学前沿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执教第二年,她就获得了学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当时,她结合授课内容启发学生科研精神和素质培养的一席话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导师,谢海燕认为首先应该像父母一样爱学生并担负起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责任。谢海燕目前承担4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任务非常重,她的研究生基本两人一组承担着一个课题,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浮躁是大忌,所以她时常提醒学生首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要求他们养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然后坚持不懈地珍惜并做好当下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干好该干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才会有成果。在这种指导理念下,她所带领的实验团队一直被大家称为研究氛围与成绩皆优的团队,前期毕业的5名硕士生都发表了SCI收录的论文,且有3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3.0的刊物上。
      当前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一起期待海燕在未来教学科研工作中飞得更高!

(审核:李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