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惠教泽学,深耕细作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学一线教师纪实

 

【编者按】“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如是看来,教师便是最快乐的人了。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就有这么一群最快乐的人。

 

担重任,本领深,千教万教教求真

  “工学不是坐井观天,来不得半点推测臆断。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让学生直接到工厂里、车间中去看去发现,真正明白自己行业是在做什么,将来准备研究什么。”面对采访,闫清东教授用一句简单的话形容了对工科教学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2年的夏天,孩子还未满周岁,闫清东便离开了洛阳机械所,匆忙启程,孤身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目的只有一个:应导师朱径昌邀请,协助完成国家XX坦克装甲车辆重大传动专项项目。

  如今,作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同时身兼多项教学科研“团队带头人”的他,谈到这里,依然动容不已。

  “那时候,真的没太多想法,朱(径昌)老师希望我去帮忙,我就去了,没作什么准备,这一晃就是22个年头。”闫教授感叹道,“但现在,我清楚地知道,我要让这个国防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做大做强”。

  这还要从98年谈起,闫清东刚被推为军车专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那时,和大多数国防学科专业类似,军用车辆工程也同样面临着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从科研创新与教学改革的夹缝中走一条新路,是他必须奉命完成的重任。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大不了淌着石头过河,谁怕谁?!”正是凭借这一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闫清东一鼓作气向国防科工委提交了一系列“重点专业建设申请”、“重点规划教材申请”、“重点国防专业教学团队申请”、“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报告。因为拥有先实践后研究的经历,闫清东深知实际生产经验对从事工科研究人才的影响力。此时的闫清东还扮演起了军用车辆工程专业的“公关”角色,带着教研组的教师,亲自奔向全国多省市知名军工企业和部队院校,着力策划让自己的学生利用寒暑假,直接到工厂车间中生产实习、接触实际产品和驾驶实况。谈到这个主意,闫清东说,“我当时是这么想的,一来是让学生提前思考未来职业发展;二来是为提高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认可度,毕竟专业水平在那摆着,牌子硬,不怕不吃香;最后又正好形成了一个‘校、企、军’三位一体的‘科研、生产、市场’良性反馈的循环。双赢的事情谁不想做?我相信能成功,所以就拼了。”

  谁曾想,湘潭江麓集团领导们非常支持,双方一拍即合。自此,优秀的毕业生源开始向江麓倾斜。口碑的力量是强大的,不久,包头机械集团、北京北方车辆集团、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蚌埠装甲兵学院等军企、院校陆续向军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研究组抛来橄榄枝。

  如今,实践教学已成为该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法宝,学生甚至可以利用空闲暑假,根据个人就业偏好或研究方向选择企业并开展实习。

  谈到教学,闫教授说到,他的另一个法宝就是把科研带到课堂上,“作为工科专业的教师,要是没有科研能力就在台上给学生教学,说句实话,那不就等于瞎掰么?所以我很喜欢开展实践课,将学生们带到咱们的西山试验场去,让他们清楚地明白为什么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当采访结束,记者问及对学生的寄语时,闫教授思考了许久后,只说了一句:“我现在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就是一定要静下心,实实在在的。遇到一个问题就必须解决,一定不能积累问题。”

  没有豪言壮语、亦无粉饰装潢,却道出了每位四方讲台上教师的良苦用心。正如半个世纪前一位老教育家说的那样——“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艺术派,春登台,趣教启智亦开怀

  “听韩老师课,一点都不会困,简直就像听故事一样”、“上他的课呀,手机根本不费电,哈哈哈”——上过韩占忠老师《流体力学》的同学们,是这样向记者描述上课过程的。

  米黄色短袖、格子状短裤、简易凉鞋,干练的发型夹杂少许银丝、瘦削的脸庞总挂起一弯不羁的笑容,颇有金庸笔下“老顽童”般的神骨,他就是韩占忠,一位立志成为“高等教育界单田芳”的教师。

  谈起大学时期的理想,韩占忠说,“当教师的想法是在大学期间就已经生根发芽,因为在大学的期间,复旦数学专业有位很有名的老师欧阳光中,我很喜欢他的课。毕业前我特意找到他,问到,‘欧阳老师,我很喜欢您的课,您觉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欧阳老师就回到,‘当老师有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就是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用最基本、浅显的语言说出来,让大家都明白。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以至后来我当老师的时候,都把这个准则作为自己的一个标杆。而真正学会如何这么做,我用了几乎整整十年!”

  当问起第一次上讲台的经历时,韩老师扑哧笑出了声,“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82年,第一次上讲台真的很紧张。生怕自己讲一半突然忘了,所以前一天就把上课的讲稿不停地抄啊抄,抄到累为止;结果前一天晚上睡不着,就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上,一边转圈,一边还不自觉地脑补明天讲课的情景,直到后来操场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闲逛。那种感觉真是难忘啊,因为讲台就是我的梦想,我必须成功。”

  自此,韩占忠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新学期开设课程时,就必须总结下前一学期授课效果怎么样,自己认为有没有能够改进的地方,记录一些提升上课质量的技巧。甚至现在返聘回来授课,他还是保持着这个习惯。

  说到这里,韩老激动地拿出了一本发黄的笔记,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聊起了他的“三字经”:

  “讲课啊,有三点:

  第一就是系统性,就是课程必须有系统,要有逻辑性,你必须引着学生听你课,有一点脱节,孩子们就可能开小差;

  第二就是节奏感,就是上课的过程必须有节奏、懂韵律,比如说得太快了,学生可能接受不了;说的太慢了,就会拖堂。这个节奏就是通过在上课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眼神和态度,就能非常清楚你的节奏是否合适,如果大家都跟得上,那就可以继续往下走了,但如果感觉学生有点犯愣,那就要赶快解释一遍;

  第三呢,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趣味性,要在课里‘加点料,抖包袱’。这一点,我特别喜欢向单田芳老师学习,要把课讲得有趣味。评书讲究抖包袱,这个包袱就是吸引着学生往下走,让学生想着包袱里的东西。教学里的包袱就是问题,一些和专业相关,生活中常见但人们平时留意的问题,给学生们思考的空间。感兴趣的同学就会自己琢磨,找书翻,但在下一节课,我就会抖开这个包袱,和同学一起交流。比如有一节课是关于空气气流学的,我就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信教楼前任意位置的风都是一个方向’。但至于包袱巧不巧,就要看平时老师的积累了。这,就是我说的艺术。”

  聊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韩占忠用这样的话作为对他的“艺术品”的寄语:“希望学生们能把概念性的东西学地清晰透彻,因为公式性的东西想什么时候用,查就可以,但如果概念性的错了,那就没办法了。”

  而对于希望从事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们,韩占忠说到:“我想说,干一行要爱一行,比如有人是天生的,有人是后天培养的。对于后天培养的,就要做到慢慢地感觉这一行很有意思,然后深入地去琢磨琢磨,你会发现这期间有很多点值得去探讨。其实搞研究、搞学习就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挑战,当你学会去挑战它,就会发现这门行业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以去发掘。”

 

机械赛,领风采,苦心逐梦育人才

  2014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北京理工大学再次斩获佳绩——五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国二等奖。往前看,2010年创纪录的四个全国一等奖,为机械赛史上绝无仅有;2012年五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无论是入围作品数量、还是获奖等级数量,在全部参赛高校中均名列第一。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大批指导老师辛勤默默的奉献,这其中,苏伟老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两年一度的机械赛不同于其他全国性的大赛,整个项目历时长,对学生考验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全国所有学科竞赛中影响最大,参赛院校最多,奖励含金量最高的比赛。比赛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全国除港澳台外,其他省市有相关专业的高校都会参加。具体形式为给出一个大主题,例如救援、医疗、体育器械等,在这一主题下,完全开放式选择。参赛学生需要自主完成选题、方案、设计、图纸、加工、装配、调试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最后拿出实物。最关键的是每个项目都要有创新点,从设计、结构到功能,都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不能是简单的仿制。”苏伟从06年起负责组织工作,是我校机械赛的总负责老师,见证了我校近几年来的机械赛发展历程,也亲身体会到比赛中指导老师和参赛团队的艰辛付出。

  做指导老师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尤其是机械赛的指导老师。项目进展中,从选题、设计到最终加工、测试各个环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跟进。由于项目的特殊性,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要适应学生的时间,尤其是临近比赛时,周末和晚上几乎全部要拿出来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上,最紧张的决赛前期,一天只能吃一到两顿饭,午饭根本没有时间吃。作为指导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由于学生和指导老师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学生在职业规划、个人发展方面,也非常愿意听听指导老师的意见。其实,对学生做思想上的指导、观念上的塑造,是任何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工作,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远远比单纯学习方面的指导更重要。”

  “想要做好一个指导老师必须要有一点理想主义。现在学校对于老师指导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全靠兴趣和自愿。但对于老师来说,最好的回报不是奖金或者升职,而是学生的成长。看到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获得了各项荣誉,获得保研乃至出国前往国际一流大学深造的机会,比自己获奖还高兴!”虽然很辛苦,但是苏伟感觉自己很充实,他认为“教书育人”这个词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

  “在2012的人才培养工作会上,胡海岩校长用一半篇幅讲大学要回归到人才培养上来,要为学生毕业后工作、出国深造的表现负责”。苏伟老师一直坚信这样的一种理念:大学是为了培养人,这是大学最核心要义。现在大学教育还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比赛和创新项目则大大补充了实践教学这一短板。对于教学和实践给予同等重视,在高端科研和本科生基础实践培养之间合理分配学校资源,将会给学生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

 

国际范,精选材,开放融合推教改

  面对国际化潮流的突飞猛进,国内知名高校也面临着空前的教改压力,如果形容我国上世纪后半叶的教改为“计划经济体制教育”过度到“市场经济体制教育”的必然产物;那么如今的教改便是“国内封闭型教育”过度到“国际开放型教育”的必然征途。

  我校自2011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4个国际化教学专业,即“全英文教学专业”,机械与车辆学院的机械工程全英文教学专业便是其中之一。

  机械工程全英文教学专业责任教授张旭,对记者说到,“在机械与车辆学院里,这是一个新的专业。由于国内大学通常把专业分的特别细,比如发动机和车辆等,但在国外,普遍没有这么细的专业划分,一般就是工程学院下的机械工程专业,所以我们就是按照这个理念来建国际化教学专业,同时这些专业和学院其余专业教学进度都是同步的、并行的。从专业的建设到老师的筛选、教材的购买、教学工程的协调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因素’。四年之后,一定会有一些学生非常出彩,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我们就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怎样使更多的同学变得更为优秀,并教会他们如何保持这些优秀的习惯,延长自己的事业发展期等等。于是我们就从现在的教学大纲、教育体制入手,进行对比和改革。比如在探究中,我们就发现,国外大学的课程整体设计的就不是像国内这么的‘细致’、题目的设计也不像国内的这么‘难做’,但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就会被动地遇到困难的问题,然后需要自己去发现思路并主动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且结果发现他们的学生在攻读研究生、博士生等的过程中,能力就会变得越发越强,而不像国内的学生一样,等到那个阶段后往往缺少了动手能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授课水平,张教授有一番独特的“秘方”。“对于教师来说,全英文授课是个很大的挑战,除了自身的英文水平之外,更多的是如果用英文授课后,内容可能会变得相对枯燥很多,控制不是那么自足。所以我给我们教学组定的目标就是,学生每天听多长时间外文节目,我们也必须听多少。比如我就鼓励系里教师在手机上下载播客排名前三的英文类节目。比如我个人就要求自己坚持听BBC和ESL这两个节目”。

  最后,张旭感叹道,“能有幸参与到这次‘机械工程全英文教学专业’的改革中,我十分高兴。现在对于学院来说,英文教学都在推动,所以教学大纲在进行相应调整,相关教师也都会参加由教务处组织的各项出国交流及访学计划,人事处也配合对各项目计划进行资助,全面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向国家化教学水准看齐,比如努力将部分课程英文教学的设计方案向全校的各大招生专业推行。所以,现在基本属于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学习模式改革的阶段。同时,我们专业在发展中很看重学生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在访学和参观国外知名高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国高校更看重对自己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自身性格及个性方面的成长基本不予过问。诸如此类的许多国外高校具有的特点,在经过我们商议后,决定尽数在本专业实行。”
 

 

细节小,功夫到,有教无类兴致高

  “我的讲课啊,有四个绝招,保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接受采访的韩建保教授说到。作为《汽车气动造型》以及《汽车实用英语》两门精品公开课的授课教师,韩老师颇有经验。

  “首先,课件内容一定不能枯燥、乏味,要适当融入生活中的元素进去,不要让学生感觉像是形而上学,丢失兴趣;

  第二,课堂要融入最新科技前沿知识作为补充内容,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增强理解;

  第三,教师要做到多看、多学、多练,多看是要看国外知名大学的课件是什么水平,多学是要学世界名校的公开课那样讲课,多练就是要真刀实枪地将自己的教学水平变成实践;

  第四,尝试沟通,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被学生们当成是‘对立面’,所谓‘有教无类’,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因为未来终究是他们的!”

  说到这里,韩建保显得有些激动,“我这些也是得益于当年在德国读博的经历,回国后我就一心想着怎样能让自己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如何将更多的教学技巧使更多的年轻教师掌握。正是基于这些经验,我还特意向学院领导请示,希望能够在教学基本考核中增强院领导的主观意见。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就是教人求真,只有拥有一个求真求实的教师队伍,才能孕育出一代稳扎稳打的精英人才。”

 

 

  63年前,有一位作家曾写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而经过这几天的采访,我坚信在北理的校园里,他们就是这群最可爱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最驳假话,不说诳话。我们必须拿着这两个尺度来衡量我们的先生。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谨以此文献给三尺讲台上,我们终身敬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