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校党政领导亲切接见我校参加第九届“挑战杯”竞赛的选手
发布日期:2005-11-28 阅读次数:
供稿:校团委 摄影报道:斯 君
11月25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焦文俊、校长匡镜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宾、副校长赵长禄、孙逢春;研究生院、实验设备处、信息学院、机电学院领导亲切接见了我校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的选手。
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上海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11月18——22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我校本次参赛的六件作品全部进入决赛,其中光电创新基地团队项目“新体制干涉成像光谱仪”、机电工程学院团队项目“低可探测性单兵无人侦察机”获得一等奖;“病险水库隐患检测及险情预报系统”获二等奖,其余三件作品获三等奖。以总分240分的成绩夺得“优胜杯”并获得优秀组织奖,我校代表团载誉而归校团委负责老师首先向各位校领导汇报了此次比赛的有关情况,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宾就本次“挑战杯”的作品选拔,各部门对此次竞赛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我校现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情况向大家做了简要的介绍。
匡校长和焦书记分别对参赛归来的选手及带队教师们致以了亲切的慰问,匡校长讲到:“挑战杯”作为一项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学术竞赛,其“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宗旨与党中央所提出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总方针是十分符合的,参与举办这类的学生科技活动对提高理工大学的学术影响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十分有帮助的,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学校各部门应当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认真办好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学校内营造良好氛围。在谈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时,校党委书记焦文俊讲到:本科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肥沃土壤,对于本科生的课外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应当在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之下保留下来,在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可以对这些成果予以进一步的发展扩大,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深;对于在课外科技活动当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当在政策上进行照顾,使他们的特长进一步的深造当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信息学院“光电创新教育基地”、机电工程学院的航模队,作为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基地,为活跃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提高全校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次“挑战杯”竞赛的六件参赛作品当中,有一半作品是出自这两个基地,由此可见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基地的重要地位。因此各学院应当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学校当中建立一批这样的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基地,带动学校的科技创新风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本科生的课外科技要与研究生院博士生培养中“育苗工程”联系起来。副校长赵长禄和副校长孙逢春也分别就我校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并表示要大力支持此项工作。
在谈到增加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投入,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办大办好时,匡校长谈到:要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水平,需要全校各个部门机构的支持。在师资力量的提高上,一方面需要像信息学院“光电创新教育基地”张忠廉老师这样的离退休老教师、老专家们的支持与奉献;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做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们,在政策上也应当予以相应的倾斜和鼓励。在资金投入的方面,除了原有的资金投入要继续保持之外,还应有以下几个来源:可以将社会及企业的赞助、捐助引入到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中来;“211”、“985”工程中对于学校基础建设的投资也应当打出一部分来支持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教务处、实验设备处以及各学院对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政策上和资金上都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匡校长最后表示,将从每年的校长基金中拿出十万元直接投入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当中。希望在学校各部门的参与与支持之下,我校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下一届“挑战杯”当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最后各位校领导领导与参赛的师生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