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经济学院开展首次公共政策实验
发布日期:2005-11-03 阅读次数:
足球竞彩app排名
供稿:管理与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 编辑:段 炼
“今后四年景区修缮的资金需要6.5亿,这是我们颐和园门票涨价的主要原因。”
“但你们的门票价格从20/30元上涨到60/80元,每年游览者600多万人,涨价后每年增收2.7亿,而6.5亿的修缮费用平均下来,每年仅需1.6亿,门票价格提高幅度是否太大?”
“门票价格提高后参观人数将会有所减少,故宫2001年门票增加到40元后参观人数减少了10%,我们这次门票增加幅度更大,年游览人数大约会降低25%,这样一年只会增加1.73亿的门票收入,没有2.7亿那么多!”
这不是去年北京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而是管理与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近期组织的公共政策实验中的一幕。在这次以颐和园门票价格调整为假定主题的公共政策实验中,13位来自公共管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李亚老师的指导下,分别扮演拟调价的颐和园一方、反对调价的游览者一方、以及尚未下定决心的政府一方。经过约一个月的前期准备,实验以讨论式对抗模拟的形式展开,正式的实验分为十个步骤,共持续了两周。
这次实验是管理与经济学院运用创新的公共政策实验方法开展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针对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管理与经济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目前在国内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单纯的课堂讲授仍是主流的教学模式,真正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手段较少。一些高校在教学中开始引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但其深刻性、连贯性和沉浸感不尽如人意,学生和教师仍有浅尝辄止之感。
公共政策实验方法由我校李亚老师提出。与普通的角色扮演不同,公共政策实验的每个参与方均有由学生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他们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对所有的论据进行检验。在公共政策实验中,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思辨式的争论,而是有理有据、以政策分析技术为支撑的研究性辩论;它也不同于一般的案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短暂的情景模拟或分组讨论,而是多步骤、多回合、组织化的深入博弈。
本次实验在国内尚属首次。参与实验的学生从始至终兴趣高昂,大家普遍认为,通过参与公共政策实验,可以更充分地认识政策制定中利益冲突和协调的复杂性,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和妥协、以及政策执行中的种种制约因素,而且能够亲身运用各种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感受其在政策制定中的价值或作用。
近日,采用公共政策实验方法改进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已经正式被列为校第八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