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院士开讲知行讲堂,求是书生争做时代新人
发布日期:2018-12-04 供稿:求是书院 王硕 摄影:邓卓
编辑:张锋 审核:张舰月 王征 阅读次数:“进入大学,你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你来大学做什么?二是你将来毕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求是知行讲堂第六期一开始,主讲人的提问引发了现场求是书生们的思考。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就是他们的“大家长”——求是书院院长吴锋教授。12月2日,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教授以“怎样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为主题,与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吴锋院士首先以两个精彩的小故事开场,通过两个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告诉书生们:既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也不能让过往的经验杀了自己的未来;要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
随后,吴锋院士向各位同学详细地介绍了“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并用SpaceX公司和特斯拉公司的CEO马斯克的成功案例启示和鼓励大家,颠覆性创新的引领者需要四个基本要素,而这四个基本要素恰恰也是足球竞彩app排名书院制大类培养和求是书院旨在培育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一,年轻时就出类拔萃,并在青年时代就立下远大的志向;第二,要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很强的其它学科的自学能力;第三,要能在困难、挫折乃至失败时仍然坚忍不拔、矢志不渝;创新引导者应该会组织团队,同时有激励团队成员的能力,会在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找到最需要的人。吴锋院士指出,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有了创新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作为国家973新型二次电池项目连续三期的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常委、国家科技部镍氢电池专家组组长和国家高技术(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吴锋院士分别从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电动汽车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和所带领的团队取得科研突破的详细过程。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吴锋院士和他的团队,响应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因应世界发展大势的转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突破重重困难,在新能源和二次电池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科研过程和成果的展示,吴锋院士总结到:新思维创造新模式、新模式创造新生活,不创造和接受新事物,只能被淘汰出局。他希望求是书生们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否做好了迎接竞争的准备。同时,吴锋院士引用美国将领内森·海尔的名言“我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并以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事迹教育同学们,弘扬爱国精神,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
桃李满天下的吴锋院士以自己六十岁时创作的一首《满江红》作为讲座的结束语:
“碧水蓝天,清心目,沁化神怡,思潮起,追寻往事,扑朔迷离。鲜花常伴儿时乐,岁月峥嵘多荆棘;一甲子斗转星移,故人稀。
红领巾,藏心底。难忘怀,黄土地。教书须育人,真情实意。力创新奇添绿色,甘呈心血润桃李;耕一方净土在校园,孕生机。”
吴锋院士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生动感人,引发现场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在讲座最后的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抓紧机会,向院士踊跃提问。吴锋院士结合自身多年来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回答了书生们提出来的关于“出国留学”“科研项目”“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求是书院“知行讲堂”是求是Files ABC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学术讲座、德育讲座、成长讲座等多个系列。“知行讲堂”将书生与教授、“大家”的见面成为常态,不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为同学们树立坚定理想信念、高远学术追求、全方位发展目标提供空间。
附部分学生感悟:
求是1815班纪昕彤:
在吴锋院长的讲座中,我聆听了大师的想法,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思维。
“天下难做的事最容易做。”人性往往有避重就轻的弱点,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所有人都愿意去做那些容易的事情,那么对手会很多,然而那些难以攻克的问题却很少有人从事。所以只要沉下心来,就可以到达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院长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拥有颠覆性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这种思维的确应该从大学本科阶段开始着力培养,毕竟,只有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才敢于思考、善于探索,只有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才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真正推手,只有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才可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找到立足点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求是1808班李浩正:
听了吴锋院长的讲座,我对做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又有了新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具有的第一个品质就是爱国。我们生活在国家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享受着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作为千禧一代的我们,沐浴在祖国现代化的春风之下,生活在如此便捷的条件下,更应该努力学习,打好数理基础,立志日后成才,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
从吴锋院长的讲座中,我还意识到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的源泉。但是,创新思维的锻炼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颠覆思维定式,从小的创新着手,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
我也意识到,在有限的时间里,院长告诉我们的是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有许多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需要依靠我们的自我学习。我将从院长的讲座中汲取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求是1817班王致远:
今天我们与我们的院长吴锋院士进行了一次交流活动。在这短短的一上午时间里,吴锋院士亲近随和的科学家形象在我的脑海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讲堂之中,他不仅仅是那个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潜心教学、时时关注学生们动态的老院长。正如吴院士自己所说,我们拥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我们都是求是人!
吴院长在我们的面前更像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辈,没讲述高深的科技前沿,却讲述了做人为人的道理。一位工科科班出身的大拿却像一位思政老师一样,与我们谈起人生理想。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壮观的未来,并以此鼓励我们向着未来前行。同样我也相信我们能如同吴院士所说的那样,为国家为人民造福,贡献自己的青春!院士与我们的距离只是台上与台下,而我们与祖国富强的距离也只是现在与未来!
求是1808班赵津:
听了吴锋院长的讲座,我的感触很多:
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丰衣足食,生于和平强大的祖国;这是最不确定的时代,跨界竞争、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很难预估未来。新观念,新产品,新技术,驱赶着人们不断更新自己来适应。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处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主力军中,我们应以培养创新思维为中心;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积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从高中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跳出来,自主管理,自我学习;多读经典,注重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学素质;学会合作与交流,在与朋辈、老师的交流中开拓眼界,收获知识,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懂得沟通说服协商,以达到最优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静心钻研,不怕吃苦,发扬求是精神,利用书院资源,丰富自己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为以后学科交叉打下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重任在肩,我们当踏实向前,砥砺奋进,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求是1813班郑倩倩:
今天非常有幸能够面对面聆听吴院士的讲座,看着他就觉得非常亲切,院士一开始以浙大竺可桢院士留下的两个问题来启发我们,一是你来大学做什么?二是你将来毕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我可以不停地问自己,理一理自己的奋斗目标,找一找自己前进的初心,想一想自己将来能做什么。除此之外,他以两则伟人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看待事物,在这一方面,我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不时地改变一下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不能太过片面。最后,院士也新能源电池等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科技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性,未来必将是科技领军的新世纪,机器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来广泛,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会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所以,回到现实中,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我们就应该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基础,创新发展科技。这看似非常遥远的事情其实对于当今阶段有必要。吴院士的讲座激励着我,让我的大学目标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