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梦想从这里起飞
发布日期:2014-03-10 供稿:党委宣传部 杨扬 大学生记者团 胡金璐 崔润东 戴文童 张芬 摄影: 胡金璐 崔润东 戴文童 张芬
编辑:新闻中心2 杨扬 阅读次数:阳春三月,又是一年开学时。
安静了一个月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朝气,校园里随处可见归校的学生,大家见面微笑拥抱,快乐地谈论着假期的生活,憧憬着新学期的精彩生活。新学期伊始,很多同学已经制定好了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我们的随机采访中,许多同学纷纷表示要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大的进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学生记者们的镜头来探寻开学第一课的精彩内容,开启新学期的旅程吧!
“真心地为她点赞”
3月3日,正值我校开学第一天,虽然外面的天气有些许寒冷,但是初到教室门口,便让记者感受到了教室间浓浓的课堂热情。同学们都用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老师在讲台上满面笑容地讲述着PPT上的内容,下课铃声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互动。
这堂课是“大学英语课”,任教的教师是外语学院的张莱湘老师。
下课期间,张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同学们交谈了起来。她像许久不见的好朋友一样询问同学们假期都做了什么,开不开心,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想要分享。课间十分钟,张老师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处处透露着她的和蔼可亲。
“OK, let’s start!” 2013级会计专业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课就在张老师充满力量的话语中开始了。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新形式的课程体验——在线课程。为了消除大家对这一陌生课程的疑虑,张老师告诉这样的课程虽然有一点难度,但是失误了还有重做的机会。张老师处处为同学们着想,她的笑容让整个课堂充满了阳光。
讲到作文,张老师先让同学们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偶像,然后写出崇拜他或她的三个原因。同学们写完后,张老师在PPT上显示出三个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型,让同学们把自己写出的原因用PPT上的三个句型再写出来。在讲解中,张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同学们思考不同句子的出彩之处,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提及人物描写时,张老师又在课本上拿出一篇文章,带领着同学们开始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在讲课过程中,张莱湘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还经常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一些同学们不理解的问题。同时,张老师也偶尔会讲一些有趣的小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采访中张莱湘老师告诉记者:“由于这群孩子的专业是中外合办的,对于英语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加上这一学期还有一个重要的英语考试,所以孩子们的压力比较大。在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方面,我也准备了更多的资料,为他们总结了更多的好方法,好让他们从容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事实上,每一堂课张老师都恪守职责,精心做好课堂设计,课堂内容生动活泼,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余帆同学说:“张老师讲课超级棒,真心地为她点赞!”说着,她向记者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崔瀚文同学也赞不绝口:“张老师在课堂上教会我们很多的写作和阅读方法,我们都很爱听她的课,她确实是一名好老师!”
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她的为人真诚善良,她让课堂成为了同学们的成长乐园。她——张莱湘老师,确实值得每一位同学为她点赞。
微积跬步至千里,精工明理造人才
过年时,家乡是“新年新春新气象”;开学了,学校是“新书新本新学期”。新学期新课程,每个班级的同学们都会见到他们的新老师,2013级车辆专业的同学们也不例外。
3月3日10点10分,2013级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在良乡校区理科教学楼205教室迎来了他们的《微积分(下)》的第一课。
在离上课还有近十分钟的时候,教室里秩序井然地坐满了学生;一个很有民国知识分子范的老师正坐在学生中侃侃而谈;投影仪已经准备就绪,而黑板上写着的三个稍稍显精瘦但却很有筋骨的字是“徐厚宝”——也就是本堂任课老师的名字。
徐老师才德兼备,学生们满怀信心,这就是第一课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正式上课之前,徐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新学期里学校新添加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系统在教学和课后练习上的应用,当然还有网络平台的成绩计算方法。他还介绍了一些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听到这里时,很多同学对徐老师旧式知识分子的观点就要改变了,因为徐老师非但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反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潮男”。他将用在座很多同学都没听说过来的“微课”来补充课堂知识,这也给了同学们不小的一个惊喜。
“上课。”
“起立!”
熟悉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从毕达哥拉斯到笛卡尔,从单变量积分到二元函数积分,从向量代数到空间几何,再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到定义的重要性,活泼的课堂和精彩的互动不仅告诉了同学们本学期微积分的本质和学习方法,还为同学们学习知识点亮了一盏指路灯。“学一门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门课的历史”,“我推荐你们去图书馆多看书”,“鼓励你们互相解决问题”,徐老师的教导回响在每个同学的耳旁,这为年轻的同学们指明了求知治学的道路。
课间,徐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并问询和指导解决同学们各个方面的问题,一边给同学们介绍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习方法和习题课制度,一边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这让课间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当记者问及同学们对这堂课有什么感觉的时,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徐老师的课挺好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同学还告诉记者,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学好微积分的”。
在记者看来,新学期第一节课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并不是讲了什么知识,而应该是在学生大脑里建立关于课程的构架和体系,在学生心中建立课堂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精神,正如微积分的原理一样,先微分,后积分;稳步走,勤积累;积跬步,至千里。
转变思维—C语言的“敲门砖”
多年来,大学校园间流传着被称为“四大名补”的四门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凭借着其繁多的知识点、复杂的思考方法和较高的不及格率坐稳了“四大名补”的其中一把交椅。
似乎是对C语言的地位有所耳闻,聚集在教室里的同学们面对新学期第一堂C语言课的表情稍微有点生涩和凝重,而主讲教师李凤霞却是一脸的轻松和温和,显得格外平易近人。
李凤霞老师是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在校内颇有名气,想不到李老师一上来就转变了同学们的观念:“C是最不难的课程,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为此,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关键词“不同”——“不同”是C语言的基础,C语言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习惯的数学思维有很大不同,所以转变思维方式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紧接着,李老师在PPT中展示了一些由C语言编写的复杂模拟程序,比如有模拟奥运会开幕式各个国家代表队入场排列和国庆典礼的程序,让同学们在生动的事例中对程序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讲解中,李老师分析到每一个复杂的程序都是由简单细小部分所组成,为此李老师循序渐进推出第二个关键词“分解”——路要一步一步走;复杂的问题要分而治之,每一步走好才能走好一段旅程。李老师“两步走”的课程引入不但没有让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畏惧,反而越发兴味盎然地听讲,踊跃地提问。在记者的课间采访中,好多同学都表示说李老师的课有内容有条理,听了她的课觉得C语言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
上半节课精彩的引入带来了轻松的氛围,李老师提供了转变思维这块C语言的“敲门砖”;下半节课李老师带领同学们敲开了C语言的大门,进入精彩的程序世界。李老师先是抛出几个问题:C的面貌?C的本质?C语言提供什么样的环境?C的基本字符集/标示符/关键字?什么是源代码?什么是.exe文件?然后再依次进行解释,其中对变量的解释令人印象深刻。李老师把变量比作在内存里切一块地,什么样的变量就切多大快的地,实在是精辟。最令人敬佩的是李老师从头到尾讲课都是带着笑容,语气都是十分亲切,而同学们的那鼓认真劲儿也令人欣喜。
课后当记者请教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时,她亲切地拉起记者的手,与记者一边走一边交流,让记者特别感动。李老师将她的教学观念概括为“收放自如”。“收”就是要给同学们做出引导,把问题给提出来,把方法讲出来,真正给同学们一个方向,要让同学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放”就是在提出问题,引领方向完成后,把一切工作都交给同学们自己完成,以同学们的能力绝对能够解决问题并有所收获。在李老师看来,老师不能光讲知识点而不引导,也不能一味地引导而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张弛有度才是好老师。
这堂课每位同学都收获了重要的一点:学C语言要转变思维,复杂的问题要分而治之。当更多的同学明白这些道理时,记者相信:C语言一定会退出“四大名补”的江湖了!
从实践出发,在趣味中体验真知
大部分同学的第一课都是从课堂上开始的,然而有一些同学的第一课却是在实践场上开始的。
新学期的前几周,机车学院交通工程系同学们迎来了他们的“小学期”课,即实践类课程,开学第一课即是“驾驶实习”。据驾驶实习的课任老师张英老师说,机车学院的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也开设有这门课。驾驶实习的任务其一是学习驾驶,其二是在学习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对汽车的五大部分有很好的感性认识,使之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3月4日中午12点10分,交通工程系的十二名同学准时在北门集合,在两位责任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目的地远航驾校。一扫前几日阴郁的雾霾天气,当天可谓是阳光普照、万里无云。行至北清路段,风光旖旎,远处的山连绵起伏,道旁的杨树已开始吐绿,阳光普照下,春意融融,颇有阳春三月郊外踏春的美感。五十多分钟的车程后,到达目的地——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远航驾校训练场。
整个实习过程采取老师安排任务、分配时间,驾校教练执行的方案进行。按照部署,十二名学员,每两人一车一教练。实习开始,教练先在车内带两名学员熟悉驾驶员起步、停车、换挡的各个动作要领及先后顺序,之后让学员自己熟练练习。半个小时后,开始实际道路的试驾。老师先让一人在训练场内待命,另一人随教练出车,绕着训练场周围的双向柏油路转圈,一个多小时后,两人轮换。车上的学员陆续下车后,互相交流感受。几名女生说几乎是生平第一次操纵这“庞然大物”,在车上各种感觉交替——紧张、惊险、刺激、慌乱,当然也伴随着各种状况,坡道上停车后忘拉手刹,导致溜车;起步时要么离合没抬就松手刹致使溜车,要么抬过了导致车熄火;转弯时方向盘转得不够弯拐不过去差点撞石头上;油门的踏感总是找不对。男生要比女生的情形好点,他们有的就正在学车,已在拿驾照的路上;有的是“自学成才”。当然,状况主要是出在开始的一两圈上,在车上呆的时间久了,感觉也就随之掌控得好了,停车、换挡、起步也更加熟稔。比如起步时打左灯;看左镜;迅速将离合器踩到底;挂一档;慢抬离合;待离合到达结合点后,立刻稳住不再抬离合;放手刹;等车完全起步至三到五米后,将左脚完全抬起。这些书面上的步骤要领逐渐变成驾驶习惯,再加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手脚的相互协调下,“试感”逐渐就出来了。
每人一个多小时的练习,同学们对开车驾驶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就像一位带队老师说的“我们不给学生强制安排内容,由教练视学生熟练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驾驶汽车时的一个感性认识”。驾驶实习完后,十二名学员感触颇深,感慨之余大家也陷入思考:自己的那一步为什么会出差错?教练为什么叮嘱一定要那样才行?当时老师讲《汽车构造与原理》时是怎么说的?
这是交通工程系的开学第一课,大家从实践出发,在趣味中体验真知。
每个人在开学之初都有属于自己的开学第一课,而开学第一课正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开学第一课是与众不同的,它是新学期的开始;然而开学第一课也是平凡而普通的,它只是众多课时中的一节,但正是这样的一节节课积累出了北理人的才华横溢,正是这样的一节节课积累出了北理精神的明理精工。微积跬步,步步坚实,人人努力可至千里;精工明理,理理通达,时时自勉可成栋梁。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这样写道:“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到了,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始终前进在学习的道路上,崇学尚行,厚德有为,用知识点亮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