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届深秋歌会专题报道】赵晓书:用灵魂感受音乐,用感情浇灌梦想
发布日期:2012-11-21 阅读次数:
撰稿:校记者团 吴函 摄影:施洁菲 编辑:仝悦博
今年深秋歌会,或许你会注意到这样一名选手:她活泼随和,又“二”得可爱;她爱笑爱闹,又坚定潇洒,当舞台上响起她歌声的那一刹那,或许每个人都会感到震惊——那像民歌一样高亢又像歌剧一样饱满的声音——唱着摇滚。她就是来自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赵晓书。
赵晓书很小就接受了音乐启蒙。上小学的时候,爱唱歌的她就是校合唱团的成员,因为声音条件优秀深受老师赏识,又当选了合唱团团长。上了初中,她开始了正规的音乐训练之路——美声。“练得太早了,到现在都不习惯唱流行了。到高音的时候自然变成那种饱满的发声方式,朋友们都说,‘嘿,你又唱美声了。’”这样的独特的“条件”也成就了她独特的风格,现在,她既是正规的校合唱团成员,又是摇滚乐队Requiem的主唱。游走在正统与非正统间,她突破着自己,寻找着全新的风格。
或许是科班出身的缘故,在音乐上,赵晓书有着更深层的认识和追求。“我一直在找一种音乐。当然跑调、气息运用之类的瑕疵是不能有的,更多的是能从歌里听到灵魂。”对音乐本身异常敏感的她,并不像我们听歌也就仅仅是听歌,不是只关注旋律和歌词的好坏,而是从每个细微之处去用心听,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
她说,现在很多人更愿意盲目地追逐诸如“神曲”的音乐,反而真正的经典却被更多地遗忘。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那种浮躁的东西,她却更希望自己可以回到邓丽君那个时代,虽然那时候歌很少,但每首歌都是经典,那时候大家都是用心的唱歌,也是用心的听歌。那才是真正的音乐。
她对音乐的这种认识和看法,有从小学美声的原因,更多的可能还是源于她父亲的影响。赵晓书说,她的父亲也特别爱音乐。小时候,开始音乐是因为她的父亲,“是在父亲的棍棒底下学的”,那时候可能觉得痛苦无奈,现在回想,她却又会怀念那时候学习练歌单纯的生活,也会发现自己坚持这么多年其实也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可以这样说,赵晓书的父亲对她的影响不止停留在音乐上,更在人生态度上。
因为角度不同,她对音乐的要求也会更高。她举例说到《中国好声音》里的平安。我们或许觉得他已经很厉害了,可是对真正认真去琢磨音乐的人,如韩红,就能指出其中的缺陷。于她而言,真正的好声音,是需要不断去雕琢的。
她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乐队。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也创作了很多自己的歌、自己的回忆。在大三参加深秋歌会,本来是他们乐队想要在这个时候留下自己的回忆,以此做一个纪念,却因为设备因素,初赛没能一起登台,她说深秋歌会最重要的就是为了这个乐队。如此温馨,如此感动。
深秋歌会总决赛马上要开始了,对接下来的比赛,她又有怎样的期待呢?“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她说,还是对前三名有所期待的,也会想要弥补大一因为外界因素而没能得到好展现的遗憾。可是,首要的不是比赛,而是一个纪念意义。或许,大三的她,已经没那么多精力像大一大二一样去经营太多,以后也不会对这些这么热衷,会放更多时间和经历到学习上,也会给自己更多个人空间。所以,这次的比赛,或许,名次什么的都不会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参赛的动机和自己想要留下的东西。
她对乐队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感动,他们之间的团结和奋斗让我们动容,我们会期待她在决赛中和他们乐队一起出现在舞台,带给我们音乐和情感的双重享受。
生活中的她,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在熟人面前犯傻却有可爱,生人面前也是乖巧亲切的赵晓书。谈起音乐,却是那么认真,那么虔诚,要求完美却不苛求。这样的赵晓书,让我们无尽感动,无尽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