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关键是如何判别和遏制“学术垃圾”?
发布日期:2015-03-20 供稿:光明日报 编辑:新闻中心 辛嘉洋 阅读次数:
【编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党委宣传部特在【学习园地】中开设“他山之石”栏目,搜集兄弟高校深化改革中探索、做法与经验,以供我校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思考和借鉴。此次推荐刊载于《光明日报》的《关键是如何判别和遏制“学术垃圾”?》一文。
——党委宣传部
《光明日报》2014年10月14日以来发表多位作者的文章,就“学术垃圾”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认真审视各方观点,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要弄清“学术垃圾”到底是就什么而言?二要弄清如何判别“学术垃圾”?进而才能够有效地遏制“学术垃圾”。
学术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在中文语境中,大致有治国之术,教化,学问、学识,系统的专门的学问,观点、主张、学说,学风,法术、本领等。直至今天,人们对学术的理解仍然见仁见智,但无论做何理解,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揭示,并且呈现出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却是比较一致的看法。其中,创新是学术的本质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术成果,具体形式各有特点,单就出版类学术成果而言,大体应包括以下一些基本方面,相应地,判别一项学术成果到底是“有价值”,还是“学术垃圾”,也应当以这些方面是否有新意为基本的依据。
研究选题。这是学术探索、研究和揭示的对象,选题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富有新意的选题,即使具体研究存在某些不足或严重不足,选题本身也会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一般而言,基本理论问题、重点理论问题、前沿理论问题类选题,学术价值会高于一般意义理论问题及具体理论问题类选题。重大实践问题、重要实践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具有前瞻性的实践问题类选题,研究价值自然高于一般意义实践问题类选题。
研究角度。这是研究的切入点。恰当的研究角度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能否选择恰当的研究角度,不仅直接反映研究者对相关学术研究现状及其相关理论把握和熟悉的程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项研究的学术起点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和状态。
研究方法。这是连接研究任务与目标的桥梁。研究方法的进步意味着研究的真正进步。恰当的研究方法是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前提。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是无论如何,一项研究采用了学术界从未采用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前人尚未取得的研究成果,自然是重要创新,但那些选择现成研究方法者,如果在某些方面作出重要改进而取得了前人或他人未曾取得的学术成果,或者是更具新意的学术成果,则同样有创新意义。
研究观点。这是学术研究的灵魂,集中反映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一项研究成果,其主要观点有创新或重大创新,学术价值不言自明。主要观点的创新意义不甚突出,或者干脆就是学术界的现行观点,但如果能在次级观点上体现出创新,其创新意义仍然应当认可。
研究材料。这是构成学术研究及其结果的基本要素。一项学术研究,其选题、观点等均无新意,或者基本没有新意,但是由于使用了学术界以往未曾使用的材料,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论题或观点得到了新的论证或支撑,无疑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研究创新。
研究语言。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材料。一项学术研究,其选题、观点、角度等均有新意,但语言陈旧、贫乏、沉闷,无法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其学术价值依然大打折扣。相反,选题、观点、角度等新意较弱,或者根本没有新意,但是语言素材新颖,易于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进而能够使阅读者从新颖的语言素材中得到新的启示,其创新意义亦应相应肯定。
一般而言,一项学术成果必须在上述方面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否则它就谈不上有任何学术价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项学术成果在选题、角度、方法、观点、材料、语言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富有新意,自然有学术价值,但若其中一些观点、材料的引用等不如实标明出处,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评价、批评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价值,至于如果存在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或者伪造数据、文献,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等严重学术不端,则更会使其学术价值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于不得不归之于“学术垃圾”之列。所以,判别一项学术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有价值”,多大程度上是“学术垃圾”,需要依靠学术知识和学术伦理进行严肃的评价,为此特别需要学术评价者抱有对知识的高度敬畏以及对他人劳动的高度尊重。
有效遏制“学术垃圾”,还需要严把学术出版关。学术出版社、期刊杂志社必须坚持聘请学术界高水平同行进行专业评价,保证有创新的成果顺利出版或发表,同时将“学术垃圾”拒之门外。高校、科研部门则须严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关,对申请晋升者提交的学术成果组织高水平学术同行,依据学术规律和学术标准进行严格的审视和评价,肯定学术创新,淘汰“学术垃圾”。
遏制“学术垃圾”,并不等于否定“低水平重复性学术工作”,也不等于否定对学术初入门者抱以宽容和扶持的态度。“低水平重复性学术工作”在学术研究中几乎不可避免,但从根本上说,它只是为开展较高水平的学术工作铺垫基础,并不等于学术工作始终定格于这一层次,否则那就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学术初入门者的成果如果要公开出版或发表,它就至少必须在某一方面体现出新意,否则就不能获得出版或发表的权利。如果仅仅因为学术初入门之故,就让毫无创新的学术成果通行无阻地出版或发表,那倒真的是对学术初入门者有害,而不是真正的宽容和扶持了。
(作者:杨兴林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03月17日13版)
(附:北京理工大学2014 年【学习园地】专栏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