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获批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发布日期:2014-03-19 编辑:管理与经济学院 王倩倩 阅读次数:
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http://www.aaaa.org.cn/)与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科技创新管理与专利分析”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经组织答辩及专家评审,顺利入选第三批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名单,成为我校第一个文科类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本基地以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和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单位,基于世界专利数据库、企业产品和技术数据,引入全球专家智力资源,开展企业技术机会分析、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企业创新路径分析、重大技术的产业应用情况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以及专题专利检索咨询和专利数据加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为全面实施、推进科技北京战略做出贡献。
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11年,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以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为主体,负责人:朱东华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以科技政策与评估中心为主体,负责人:Alan Porter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以为创新研究中心主体,负责人:Philip Shapira教授)为核心构成。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各方已建立深入的项目合作研究关系,在项目合作研究、学生联合培养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在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下,截止目前共有8位博士生先后赴佐治亚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1年(其中陈虹枢博士赴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访学4年攻读双博士学位,这是我校与悉尼科技大学校际合作培养的第一位攻读双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合作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20余篇,其中周潇博士在2013年波特兰大学工程与技术管理国际会议(Portlan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PICMET2013)上获优秀学生论文奖(Outstanding Student Paper Award),导师朱东华教授获提名导师奖(Nominating Professor),相关扩展研究论文“Nano-Enabled Drug Delivery: A Research Profile”(周潇博士为第一作者)已获得国际顶尖期刊《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IF=6.93)录用,实现了科技管理方法在纳米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跨学科应用;张嶷博士在《Scientometrics》(IF=2.133)、《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IF=1.1)、《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IF=2.106)等国际刊物发表SSCI论文5篇,另有多篇论文在审;为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在学校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及实验室的支持下,张嶷博士将于2014年3月26日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访学2年,攻读双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和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各方将依托“科技创新管理与专利分析”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围绕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建设。同时,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与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法国马恩-拉瓦雷大学以及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瑞典斯凯孚(SKF)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际合作空间逐步拓宽。
“科技创新管理与专利分析”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成功获批将有助于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依托北京市科委与外国专家系统形成的“国合项目-外专人才”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北京市科委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形成的央地紧密合作关系,开展以国际合作和再创新为内核,以高端外专人才引进和往来交流为外部形态,涉及外国高级专家来访及科技部合作司国际科技合作“自主项目”、“政府间项目”、“对外交流项目”、“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等项目的合作申报及研究,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有效利用国际科技金融资源。
附: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北京市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关村调研时指出的“要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北京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重要平台和中坚力量,也是北京市对接国家部委相关资源的主要渠道。自2011年启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工作以来,先后认定了2批45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通过统筹整合科技财政经费、金融机构、外专系统等多方资源,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自身国际科技合作渠道、资源等为基础,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成效,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
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11年,由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以知识管理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为主体,负责人:朱东华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公共政策学院(以科技政策与评估中心为主体,负责人:Alan Porter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以为创新研究中心主体,负责人:Philip Shapira教授)为核心构成。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各方已建立深入的项目合作研究关系,在项目合作研究、学生联合培养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在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下,截止目前共有8位博士生先后赴佐治亚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1年(其中陈虹枢博士赴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访学4年攻读双博士学位,这是我校与悉尼科技大学校际合作培养的第一位攻读双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合作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20余篇,其中周潇博士在2013年波特兰大学工程与技术管理国际会议(Portlan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PICMET2013)上获优秀学生论文奖(Outstanding Student Paper Award),导师朱东华教授获提名导师奖(Nominating Professor),相关扩展研究论文“Nano-Enabled Drug Delivery: A Research Profile”(周潇博士为第一作者)已获得国际顶尖期刊《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IF=6.93)录用,实现了科技管理方法在纳米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跨学科应用;张嶷博士在《Scientometrics》(IF=2.133)、《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IF=1.1)、《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IF=2.106)等国际刊物发表SSCI论文5篇,另有多篇论文在审;为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在学校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及实验室的支持下,张嶷博士将于2014年3月26日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访学2年,攻读双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和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各方将依托“科技创新管理与专利分析”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围绕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建设。同时,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与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法国马恩-拉瓦雷大学以及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瑞典斯凯孚(SKF)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国际合作空间逐步拓宽。
“科技创新管理与专利分析”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成功获批将有助于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依托北京市科委与外国专家系统形成的“国合项目-外专人才”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北京市科委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形成的央地紧密合作关系,开展以国际合作和再创新为内核,以高端外专人才引进和往来交流为外部形态,涉及外国高级专家来访及科技部合作司国际科技合作“自主项目”、“政府间项目”、“对外交流项目”、“中小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等项目的合作申报及研究,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有效利用国际科技金融资源。
附: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北京市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关村调研时指出的“要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北京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重要平台和中坚力量,也是北京市对接国家部委相关资源的主要渠道。自2011年启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工作以来,先后认定了2批45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通过统筹整合科技财政经费、金融机构、外专系统等多方资源,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自身国际科技合作渠道、资源等为基础,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成效,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