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校报·岁月如歌】坦克专业创建过程的回忆(二)


 退休教师  魏宸官

〖第740

    专业建设的第三项工作是实验室建设。这是“三材建设”中最繁重、最耗时和需要大量经费的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收集有关坦克的实物标本,作为构造学的感性认识教具。为此,我们请部队和大修厂帮助,从部队的退役装备中获得了苏式的CY-76自行火炮、T-34中型坦克、ИC-2重型坦克、ИCY-122重型自行火炮。此外,还收集了日本侵略中国时遗弃的日式 95坦克,国民党军队遗留下来的美式坦克 M5A1、M3A3坦克、水陆两用坦克,以及抗美援朝时在朝鲜战场缴获的美国M-46中型坦克。
    为了搜集这些坦克,我曾陪同苏联专家到武汉步兵学院、徐州坦克学校搜集当时日军和国民党军队遗留下来的日式和美式坦克,而且也颇有收获。另外,还从各个坦克大修厂,收集了大量有关中型坦克的零部件。
    这样不到一年时间,坦克陈列室筹备就绪,并对学生开放,作为学习坦克构造课的实习场所。在建设坦克陈列室的同时,还开展了两项基本建设,一是筹建坦克性能试验室,二是在西山建设坦克驾驶基地和试验场。坦克性能试验室兴建之初,受经费的限制,只建成了坦克重心重量试验台、坦克动力特性试验台、坦克传动试验台,以后还兴建了负重轮性能试验台。而在西山试验场,则修建了承担开设汽车驾驶实习和测试坦克运动阻力、附着力、转向阻力和坦克最大速度用的试验场和跑道。
    在这些试验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帮助。目前分布在我校南围墙边的一片两层楼的建筑,就是我们的试验室基地。过去的五十年中,它们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有关坦克传动和行动部分的试验台建设,发展很快。已建成了多个大功率、现代化的传动试验台,并已担负起国家发展坦克传动系统的重要科研任务,在国内已是颇有知名度的传动试验室。
    坦克专业的建设,大致用了五年时间,即从1955年到1960年,而且从1955年开始,每年都有坦克专业本科生毕业。到1960年,毕业生的培养工作已基本由我校自己的青年教师负责。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完全撤走。我们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坦克专业在经历了五年的努力之后,已初具规模,并走上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中国坦克设计和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之路。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国内各个坦克制造厂,在日后的多年工作中,他们成了这些工厂的生产、设计技术骨干和负责人。他们有的担任了厂长,研究所的所长、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后来,还有人担任了兵器工业部的部长。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成为本专业的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忆这段经历,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从无到有,只用五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坦克专业的创建过程。到目前为止,它一直被评为国内高校的重点学科,为我国的坦克设计和制造事业培养了宝贵的技术人才,并为新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坦克制造事业贡献了力量。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之骄傲的事业。
    当然,我这里回忆的只是初始的创业工作。在后来的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中,坦克专业也有了更大规模的扩大与发展,它已由专门的军用车辆专业,扩大并转为同时从事军用和民用车辆人才培养的车辆工程学院,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和改造,购置了大量现代化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它的前途未可限量,但我们必须牢记,它的开始建设,却是在建国初期经济和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完成的。 
    风雨五十年,在坦克和军用车辆这个专业领域,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这个专业的发展,逐步成长,并且度过了自己一生。回首往事,不能不感慨万分。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已逐步逝去,但事业却永无止境。恰似长江东流水,前浪推后浪,奔腾向前。在这浩瀚大海中,个人只是小小的一滴水珠。在创业的历程中,一个人尽管做了许多工作,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但与整个事业相比,只能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反过来说,没有众多人点点滴滴的工作积累,又怎能有一项事业的创立、成长和壮大。
    回想坦克专业建立的五十年,老一代的同事们大都已经离开了人世;我们这一代人,也年将古稀;而我们的下一代,却风华正茂,事业在他们的继承下,正在飞速发展和壮大,不能不使人感到无限欣慰。而这一切,正是人类创造文明的历史,社会发展的轨迹

(作者于2008年11月11日重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