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邰武淳:不疾而速 中复电讯不急于上市
发布日期:2008-01-09 阅读次数:
http://www.morningpost.com.cn/article.asp?articleid=144937
《北京晨报》 2008年01月09日
邰武淳
“中复电讯每店都应盈利,并不急于上市”
-年少的技术情结
邰武淳从小跟随姥姥、姥爷在北京长大,影响了小武淳最初的梦想是进入军工领域,学习最尖端的技术为国家做贡献。
“我一直梦想着,能够带领一个科研队伍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来投身国家级的科研任务。”回忆起最初的人生理想,现年49岁的邰武淳依然意气勃勃。
19岁高中毕业那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邰武淳匆匆复习了两个月,没想到居然被北京化工学院录取。但在青春梦想的驱动下,邰武淳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重新参加高考,并如愿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前身的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也算是为以后进入通信领域埋下伏笔。
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兵器工业部下属某兵工厂,在兵工厂坦克实验室一待就是三年。“那段时光很辛苦,但很有意思。”沉浸在往事中的邰武淳淡然而从容。同样是为了梦想,他希望继续深造,能够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便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运筹学专业。这是一个中美合作项目,后半段的学习本来要去美国加州大学攻读博士,但意外的变故改变了邰武淳人生的方向。
当邰武淳读完国内课程,正准备前往国外读书时,他的姥爷突然去世,孝顺的邰武淳毅然决定留下来照顾姥姥。当时,邰武淳设法调入了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讲授信息技术学。一周上课两天,可以陪伴姥姥。
下海初衷是贴补家用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钱的概念,工作跟报酬似乎挂不上钩。”邰武淳说,有一天突然发现姥姥开始节俭起来,他才意识到姥爷去世后家里收入少了。他单纯地想把这两百块钱的空缺补上,实际上从此他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最初邰武淳并没有想到下海开公司,而是首先四处联系讲课做翻译,赚点外快。“最早的时候给人讲外语,每节课2块5,一上午能赚10块钱。”那个时候,邰武淳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往往是上午在丰台,下午再赶往外交部街,晚上批改作业,非常辛苦。但到1991年,他已小有名气,一些高档饭店也聘请他担任讲师,一上午就能挣100多元了。
但教师并不是邰武淳的人生理想,经过生活的磨砺,看到当时四通、祥云、联想等公司的创业,邰武淳认为开公司也许是个方向。1991年年底,邰武淳正式下海创业。
底线是赔光十几万辛苦钱
怀揣几年来打工所挣的十几万辛苦钱,32岁的邰武淳跟东城区教育局共同成立了京精电器公司,这就成为名震一时的中复电讯的“孵化器”。
公司租了东城区分司厅中学的一间地下室,全班人马只有5个人。刚开始只是单纯地为了开公司而开公司,没有方向和定位,邰武淳几个人便给人组装计算机,也卖点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当时计算机开始流行起来,还停留在286、386的时代,而组装的机器比品牌机便宜很多,公司勉强能够支持。“最困难的一个月,我们每个人只发了500块钱。”回望创业伊始,邰武淳感叹道。
“当时有没有考虑到开公司的风险,可能会让你血本无归。”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邰武淳坦言当时并没有考虑这么多,他的心理底线是最多赔光自己这十多万辛苦钱。但是多年的独立生活让他充满自信:“我认为我不会赔掉。而且风险是可控的,取决于做什么业务,量力而行。”
不过,随着竞争的日渐激烈,邰武淳不能不多花些心思思考公司的主业定位。
几个绝妙点子成就中复
1992年,邰武淳遇到了生意场上一个重要的契机,让他拥有了“第一桶金”并从中找到了“方向”:专门销售通讯产品。
1993年,邰武淳投资四五十万元在北京安定门桥南开了第一家店,依然沿用京精的名字,但已经是中复电讯的雏形了。这个时期到了装电话的高峰期,邰武淳发现,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电话局提供的电话机,没有挑选的余地。于是,在第一家店里他别出心裁地做了一个“万里长城”的模型,把所有的电话机都接到了一个500门的交换机上,这样,顾客能在店里随心所欲地挑选电话机。这个销售模式引起了轰动,成为经典一役。随之“电话随意挑,不打不成交”的广告口号传开了。
到开第三家店的时候,中复电讯的名字正式登台。这时,周围竞争对手也多起来,当时,所有竞争对手按照统一价格卖手机号码,中复却独辟蹊径,将人们通常喜欢的带“8”的号码抬高价,将带“4”的号码降低价。在盛极之时,北京的1000多万个手机号中,从中复电讯卖出去的号码占1/3。“现在我们卖出去的手机号码在北京市场也有1/4的份额,起码全球通是这样。”邰武淳说。
今年驶入快车道
从1997年,中复电讯真正走上专业连锁模式,并且以每年平均新开十家分店的速度递增。目前,该公司在北京地区已经拥有116家门店,在京外已经开了四五十家分店。
实际上,这种扩张速度比竞争对手要慢很多。在中复电讯摸索前进的同时,迪信通等全国连锁巨头也在北京跑马圈地,传统家电大卖场也声势浩大地杀进通信地盘,店对店的厮杀非常惨烈。
对此,邰武淳有一套与众不同的“邰式经营法则”:“我不会追求数量,每个新开的店必须保证盈利、健康地运营,一定程度上必然会牺牲速度。”他认为,有些竞争对手开店不计成本,单纯为了追求数量对企业经营未必是好事。他说,中复电讯目前的所有店基本处于盈利状态,亏损的也只有那些新开的店。
“每个新店我们只给一年的培育期,如果没有扭亏就立刻关闭。”相对于开店的慢节奏,邰武淳斩店的力度非常果敢。
不过,中复电讯将在2008年驶入快车道。多年实战积累的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中国即将启动的3G将带给传统手机连锁店一个新的商业机会。他表示,今年将在北京新增50家店面,同时在京外的八个城市再开三四十家店,到2010年布局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百城千店”的销售蓝图。
晨报记者 焦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