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图】2007信息科学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系列报道之一


——王越院士开坛报告《信息科学技术本源性的讨论》

摄影、编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高 博


    2007年5月16日星期三下午15:00在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2007信息科学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开幕式结束后随即举行了开坛报告,主讲人是我校名誉校长王越院士。参加此次论坛的百余名博士生聆听了此次报告,同时报告还吸引了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到现场聆听。


    王越院士从信息的来源讲起,以翔实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从古代烽火台传递信息到第一次出现“信息”这一词汇,再到印刷术和造纸术对信息传递的深远影响,直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王院士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于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时期。王越院士从空间技术、国防战略等各个方面强调掌握信息技术就是掌握了未来世界的关键,同时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还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需要在座的广大博士生继续努力,依靠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敢于创新,在信息技术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场听取报告的嘉宾和领导还有信息学院导航专家汪顺亭院士。

    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教授。

    信息学院副院长安建平教授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带头人沙定国教授。

    会后王越院士与博士论坛的工作人员亲切合影留念。

专家简介:
王  越    男,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研究成果丰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基金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及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另外,在之后的一周中将会有以下精彩的报告,请广大老师同学继续关注,欢迎各位的光临。

1、论坛特别报告

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期间进行特别报告。

报告主题: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

报 告 人:杨振宁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间:2007523日上午900-1100

    点: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

专家简介:

杨振宁    男,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和教授,1966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爱因斯坦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荣誉退休。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1950年代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的天地,因此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教授还是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比如他对于统计物理的许多基本定律的研究,对凝聚态物理的许多重要模型的研究,对规范场(Yang-Mills场)以及相关的纤维丛理论的研究,以及对Yang-Baxter系统的研究,都提出了崭新的科学思想,具有永久的价值。 

2、专家讲座部分(以报告时间为序)

 

日期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题目

516

(星期三)

下午1530-1730

中教一层报告厅

王越院士

信息科学技术本源性的讨论

517

(星期四)

下午1430-1630

研究生楼报告厅(101教室)

宋菲君教授

(大恒光电)

光电产业创新性研究开发和一流光电人才

519

(星期六)

上午800-900

研究生楼208教室

李艳秋教授

光刻模拟研究与协同设计

上午800-900

研究生楼302教室

俞信教授

空间科学技术与空间光学探测

下午200-300

研究生楼208教室

李天初教授

(中国计量科学院)

从空间单位米到时间单位秒

520

(星期日)

上午800-900

研究生楼302教室

安建平教授

待定

上午800-900

研究生楼403教室

陈杰教授

复杂系统的控制与优化问题

521

(星期一)

下午1430-1630

研究生楼报告厅(101教室)

周立伟院士

科学研究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