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我校参加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新闻发布会并签约
发布日期:2005-12-16 阅读次数:
供稿:理工科技园 马 蕊 编辑:段 炼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于2005年12月1 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召开了“建立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暨项目签约仪式”,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邀请了教育部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工业促进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领导出席会议,北京地区高校主管校长、科技处长、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北京市各公司(局)副总、科技职能部门处长、各区县工业局、开发区管委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单位负责人及中心主任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教委副主任张国华主持。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长禄代表我校出席本次会议。
我校与北京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是“应用于城市公交的自动机械变速器(AMT)”,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对我国汽车行业的AMT自动传动系统技术替代进口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简介
北京是全国科技教育资源最密集、科技成果产出最多的城市,是全国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辐射源,科技教育资源是北京最突出的特色优势资源。为更加充分开发和利用首都高校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引导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推动北京市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市教委和市工业促进局于2 0 O 5年开始逐步在北京地区高校认定一批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搭建北京工业企业智力支撑平台,探索北京高校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首都资源与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构建北京工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引导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促进首都高校科技、人才、信息优势与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结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全面提高北京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特点
1、技术转移中心是市教委与市工业促进局联合搭建的、整合了政府资源、共同为北京工业企业服务的智力支撑平台;
2、该中心是专业化的、分领域建立的技术转移中心;
3、该中心是高等学校与北京工业企业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中心;
4、该中心是由多个高等学校参与的,为多个企业服务的技术转移中心。
三、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定位和主要职责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是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与北京工业企业在专业领域进行技术交流的桥梁,是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实施项目合作的载体,是建立紧密结合长效机制的新模式。其主要职责是:
1、针对企业技术难题进行联合开发。围绕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发挥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科技资源的综合优势,进行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的联合开发,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及技术转移。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并进行产业化所需的系统集成,为企业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建立首都高校科技成果发布和展示平台,加速自主创新的成果及技术在北京实现产业化的进程。
3、整合高校人才资源,组建产业发展智囊团。分行业组织专家顾问团,为北京工业的远景规划和发展策略提出建议,为行业重大项目提供咨询论证;接受行业与企业委托,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前景等进行评估,并提供增值服务。
4、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园信息平台的作用,建设好“一站四库’’,即一个门户网站和成果库、需求库、专家库、中介渠道库等四个基础资源数据库,建立科技资源与产业需求的信息沟通渠道。
5、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根据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综合服务。
四、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与运作
1、认定。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由市教委和市工业促进局共同认定,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在若干个专业领域组建,并实施工作指导。对各技术转移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考核和淘汰机制。
2、组成。以优势学科院校为牵头单位,打破校际界限,组织、集中相关院校学科优秀人才,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协会及中介机构共同组成。
3、运行。各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多家高校与企业等成员单位组成,负责指导、协调技术转移中心的研究方向、重大项目等重要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型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体系。
4、政策。政府部门将对技术转移中心的启动和运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按照工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对在技术转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首批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名单
在高校和企业联合申报、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市教委和市工业促进局认定电子信息技术转移中心等7家为“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具体名单是:
电子信息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车辆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化工与环保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城市交通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先进制造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新医药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六、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建立的重要意义
首批建立的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将主要围绕北京市工业重点发展领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提升我国汽车制造技术,新材料生产技术与化工环保新技术,新医药开发与生产,保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工业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高端优势产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北京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北京工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七、签约项目情况:
在7个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授牌同时,还有7个成熟技术分别向有关企业进行转移。这7个签约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长城金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是“基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的车队专用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合同金额为380万元,该项目主要是围绕车队的智能化管理调度移动定位系统和车队管理软件系统展开攻关,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车辆运营单位管理效能。
2、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是“应用于城市公交的自动机械变速器(AMT)”,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对我国汽车行业的AMT自动传动系统技术替代进口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北京科技大学与北京创卓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是“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合作”,该项目的技术发展将会导致零部件成形与加工技术的一场革命,被誉为“当今最热门的零部件成形技术”。
4、北京化工大学与中国石化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是“YSBH一3烷基化催化剂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该项目开创了我国十万吨级石油化工装置清洁生产技术的先河,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异丙苯清洁生产技术的国家。
5、北京交通大学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签约的项目是“LCF—100DT型地铁轻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载设备”,该项目的实施对保证地铁运行安全、提高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人集团公司签约的项目是“数字化印刷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抓住印刷技术的前沿,致力于研发第二层次产品与技术,对发展本市印刷行业,发展北京制造业非常必要。
7、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第一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签约的项目是“现有产品脾氨肽口服液的产品更新和二次研发”,项目合同金额1 000万元,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给企业预计在5年内带来5亿人民币年销售额,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