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教师成果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选编》
发布日期:2016-05-17 供稿:科学技术研究院 朱秉男
编辑:科学技术研究院 包成刚 阅读次数:近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辑出版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选编》(2014年度资助项目)。足球竞彩app排名教育研究院马永霞教授主持的项目“基于就业筛选机制的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研究”(编号12JYB017)的成果《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的理性分析——基于筛选理论的视角》、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娟副教授主持的项目“近代北京的疾疫与社会变迁”(编号11LSC016)的成果《试析疾疫对近代北京地区的多重影响(1840—1919)》入选。
《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的理性分析——基于筛选理论的视角》以筛选理论为分析框架,针对我国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现实状况,分析在特定的筛选机制下我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所呈现的基本态势,并分析该种筛选机制下可能诱发毕业生薪酬期望出现偏差的局部性影响因素。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在市场上的求职行为主要受到个人教育水平及就业市场筛选机制的影响,而薪酬期望正是基于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职业选择标准,并呈现以下特征:高校毕业生薪酬期望随着学历层次及学校层次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就业地区及就业单位性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变化;随着性别的差异而变化;随着学科专业的变化而变化。而造成高校毕业生偏差性薪酬期望的原因分为客观诱因和主观诱因,客观诱因主要是教育信号功能的相对弱化;高等教育投资成本的增加。主观诱因主要是部分毕业生存在“学历幻觉”;相同学历下高能力者的“示范效应”。通过分析可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仅是多重分割的,而且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这促使教育信号在就业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筛选功能,高校毕业生基于现实就业市场中的筛选机制,依据自身的受教育状况来拟定求职的薪酬期望。对于特定的市场筛选机制下所催生的毕业生薪酬期望,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概之以理性或非理性的判断,而应当结合高校毕业生个体的状况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加以理性地认识和客观地分析。
《试析疾疫对近代北京地区的多重影响(1840—1919)》在梳理和概括近代北京地区疾疫的疫种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文献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吸收和借鉴医疗科技史、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疾疫对近代北京社会的多重影响。近代北京地区疾疫的发生,是自然因素与复杂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反言之,疾疫对近代北京的社会生活也带来严重的破坏作用。疾疫的爆发与流行,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人口和劳动力的损失,暴亡人口数量多,死亡率较高。疾疫自身较强的突发性、传染性以及社会应对的不力,会引发民众普遍的恐惧心理。社会上广泛存在着的非理性行为,反映了特定时期无助状态下民众的避疫心理需求。与此同时,疾疫的横行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医疗卫生行政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引发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和思考。尽管这些变化与进步及其实际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却由此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迈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该项研究将近代北京疾疫置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背景当中,侧重考察疾疫灾害与社会变迁的内在深刻关联,由此既从区域史角度丰富了疾疫社会史的研究内容,也拓宽了北京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同时以史为鉴,促使我们今天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和处理各种流行疾病和公共医疗卫生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疫灾害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
作者简介
马永霞,女,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一级博士点学科责任教授组长,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责任教授,校人文与社科学部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第二届研究生督导。2014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任韩国首尔大学兼职研究员,曾经留学美国、日本。参加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举办学术会议。兼任全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以排名第一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马永霞为我校最早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教授。获得校研究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称号,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师德标兵。现已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学报文摘》转摘,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复印。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含著、主编、副主编、参编、参译)。
王娟,现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灾害灾荒史、中国社会保障史、大学生思想教育等。2012年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入校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课题各1项;应邀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项目若干项。近年来出版著作3部(含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结合自身研究领域“慈善历史和慈善文化”,应邀举行公益学术讲座,接受《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采访。指导大学生的暑期调研报告获得北京市一等奖及国家级“大创”项目等奖励,呈交给北京市团委志愿服务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市慈善协会等政府部门与慈善公益组织的多篇调研报告,得到重视和应用。担任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人员,常年进行相关的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