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学习园地】张军:更好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人才,要特别关注人才培养的慢变量特征,切记欲速则不达。

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足球竞彩app排名总书记围绕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明确指出要“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为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0年,我国开始实施“强基计划”,进一步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深入分析以“强基计划”为代表的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对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有着重要意义。

精心“选才”“育才”

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强基计划”不仅是招生计划,也是培养计划,更是发展规划。3年来,“强基计划”吸纳了全国1.8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39所试点高校普遍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的高校建立了专业分类与流动机制,有的高校推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全链条全方位提高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质量。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一等原因,“强基计划”存在有待完善之处。从选拔环节来看,自主性灵活性还需提升,以高考成绩为主,加入一定比例校测成绩的通行做法,使得“偏才怪才”脱颖而出还有局限。从培养环节来看,教育教学不同环节的协同度有待加强,有的高校面向“强基计划”设置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较多,应用课程、实践课程较少。从评价环节来看,学生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面向“强基计划”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适切性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健全。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总的来讲,只有掌握了慢变量,才能更好地把握大趋势。进一步聚焦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加强对“强基计划”实施的顶层设计,优化完善体系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架构,是全国高校下一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校要抓住机遇、夯实基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优化基础学科人才选拔培养模式,以“选才”和“育才”两个方面为重要抓手,切实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培养生态

“强基计划”指向创新型国家建设,将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需要的高度,其核心是培养对基础学科真正有兴趣、具备创新能力的储备人才。

推动“强基计划”在实践中升级创新,要统筹优质资源做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中,要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统筹调度,发挥各方面育人资源“1+1>2”的良好效应。深化基础课程改革,加强以强化基础能力、思维训练与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探究式课程建设;系统设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将线上学习、线下研讨、项目实践有效衔接,建设混合式教学的新范式,切实推动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变革”与“质量飞跃”;强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让学生真实了解基础知识如何向应用领域转化、真切感受基础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强化“数理化基础+前沿交叉方向”,按照“立德铸魂、博雅学术、名师精育、自我驱动”的培养理念,打造“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特区,全面开展了以“强基计划”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突出知识养成、强能提质,北京理工大学以导师制为牵引,以书院制为基础,建立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开设全部由院士导师讲授的导论课程,建成570名教授专家组成的学术导师队伍,建立“一生一案”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要素融合、协同培养,建立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构建覆盖数理化、力学、智能无人技术等优势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及未来产业科技园,推进产学研等各类人才培养要素深度融合,大力营造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生态。

经过持续努力,北京理工大学厚植拔尖人才生长土壤,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渐成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国内高校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提供了方案选择。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锻造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遵循教育规律,反映教育特性,是对新征程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有力回答,也迫切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发力。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探索完善“强基计划”贯通选拔机制。可鼓励遴选试点高校先行先试,自主制定“强基计划”贯通选拔录取办法,提前在中学培养阶段开展贯通选拔;组织试点高校“强基计划”专业教师、高中教师、高等教育学专家等就“偏才怪才”发掘选拔开展针对性研究,对不同学科具有突出才能的高中生进行画像,总结其行为特征,制定具象化选拔标准。开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识别、选拔、培养、升学的通道,让有天分、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健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科学综合评价与动态进出机制。完善“好苗子”进得来、“有选择”能支持、“不合适”可分流的人才选鉴机制,坚持长周期培养、长周期评价、长周期支持。综合评价要考虑学科差异化特征,遵循基础研究规律和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强化科研成果多元评价,为激励青年人“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营造良好环境。

适度加强高中阶段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可根据我国高中已经开设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增加职业生涯教育模块,指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和相关实践。推进高校与高中联动,通过开设“先修课”等形式,支持高中生提前学习了解高校专业情况及其发展前景。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时代新征程,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要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让更多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作者:张军,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