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研究员来足球竞彩app排名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3-02-02 阅读次数:
供稿:科研院 谢非 摄影、编辑:新闻中心 斯君
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研究员应我校校长胡海岩院士的邀请,日前,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基础研究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学术报告。
校长胡海岩院士、副校长赵平、校长助理兼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陈杰,我校“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各类青年优秀人才、各学院教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共200余人聆听了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赵平主持。
张先恩研究员围绕新科学革命的机遇、世界顶尖科技概略分析、我国基础研究的重点和任务三大主题,从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到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引领作用入手,详细回顾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指出我国在各科学前沿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形势与方向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的提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张先恩研究员指出,我国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强劲增长,质量稳步上升。无论是在论文的发表数量方面,还是在论文的引用数量方面,我国都已迈进了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在量子通讯、基因组学、光学晶体、新超导体、干细胞的研究等重大科研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张先恩研究员还概括介绍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支持体系,该体系包括用于支持矿产资源开发、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利用等战略性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等方面。
张先恩研究员的报告,从国家的宏观角度着眼,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研究发展的第三只眼。该报告的信息十分丰富,从国家科技、战略、方针、政策等角度,明确了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对于研究战略发展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副校长赵平在总结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要求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求学校广大教师将基础研究作为科研主战场。我校教师在基础研究方面近年来虽取得不小的进步,但总体认识和水平上与一些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从事基础研究的热情和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张先恩研究员本身是一位著名学者,有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同时他又是国家主管基础研究的官员,多年从事国家基础研究政策的制定和基础研究的管理。该报告以精心的准备、认真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通过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和实例说明,以深刻的体会和独特的视角充分阐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希望与会师生认真思考,深入领会报告内容,提高对基础研究的认识水平,积极行动,切实推进我校的“科研提升战略”。
张先恩简历
张先恩,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司长。1982年湖北大学毕业,之后在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微生物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微生物学)和博士学位(生物化学)。曾先后在加、美、英等国研究机构和大学作访问学者。1993年起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主要学术兼职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加拿大Alberta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生物传感与生物电子学)、Biocatalysis & Biotransformation(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等国际学术刊物编委。
在分析生物技术、病原微生物学及纳米生物学等领域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130篇),出版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相关专著3部。曾获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科学家奖(1989)等荣誉。
2002年以来担任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司长,从事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和制定,以及相关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管理。发表或主编“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30年”、“新李约瑟命题”、《国际科技奖励概况》、《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等著述。
(审核:张瑜、马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