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会议召开
发布日期:2012-11-05 阅读次数:
供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张亚彬、崔建霞 编辑:新闻中心 段炼
11月1日上午,我校获选的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第一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工作室”建设会议在2号楼211会议室召开。我校党委书记郭大成,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马研部主任张红峻以及工作室成员和兄弟院校的同仁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和章副书记、副校长主持。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崔建霞教授介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工作室”的工作构想。案例教学工作室的创新点是教材﹢原著﹢案例“三位一体”——致力于打通教材、原著、案例之间的分离,实现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这一创新基于“两个现实”:第一,教学中的2分离状态:(1)教师与原著分离;(2)案例与教材分离。第二,案例研究中经典原著缺位,欠缺深度理论解读。工作室的具体做法就是,第一步,在案例选取上下功夫,一是遵循前沿性,实现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真切关怀;二是注重经典性,选取那些穿越历史时空仍然给人以重大情感冲击和深深思考的案例。第二步,以经典著作为依托对其进行深度理论解读,体现马克思分析某个问题的整个思维历程,而不是断章取义。随后,崔建霞教授举例具体介绍了案例前沿性与经典性的水准。
在听取汇报之后,郭书记指出,一定要把“名师工作室”建设好,并就“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出了“4结合”的要求:
第一,要注重论从史出,注意理论和历史两个维度的结合。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理论追索、通过对世界史、中国史的研究,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厚度。
第二,要将对经典著作的研究与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人是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和历史功绩,往往与思想家、领袖人物的人格、胸襟、气度、眼界密切相关,要通过对领袖人物传略的研究,分析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了这些人物。
第三,要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发展相结合。理论研究要与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解决现实的问题。
第四,要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育人、人才的培养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发达国家也面临着怎样培养接班人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工作室的建设要有国际化视野,人文社会科学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同时,要立足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李和章副书记、副校长指出,工作室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基本建设。首先,要与图书馆结合,建立小图书室。其次,加强队伍建设,要培养名师群体,建立名师培养梯队。第三,工作室是开放性、研讨性的,要和学校的党校、团校、社团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四,强化教材建设,经典著作、史、案例要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红峻主任就案例库的建设及案例解读的方式提出建议:案例建设要有独特的视角,要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思维方法,引领一些新的思考,从而启迪学生。
“名师工作室”不久将在良乡校区挂牌。在完成自身建设的同时,工作室还承担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派的接收北京市青年教师到工作室研修的任务。
(审核:张红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