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徐更光:喜欢画漫画的爆炸专家
发布日期:2010-11-08 阅读次数:
来源:《光明日报》2010年11月5日 作者:朱振国 摘编:党委宣传部 国庆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0-11/05/nw.D110000gmrb_20101105_2-12.htm
编者按:大师风范,引领前行;为学为师,高山仰止。为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潜心学术、诚信治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引导师生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等文化建设精神,营造“爱国、创新、学术”为内核的北京理工大学大学文化,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了关于学校院士的采访报道。现予转发《光明日报》2010年11月5日关于我校徐更光院士的人物通讯,让我们走进大师,感受精神,承继传统,开拓创新,为建设成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而只争朝夕、激情进取!
北京理工大学徐更光院士
采访我国著名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主持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更光,话题从画漫画开始。
“要不是当时家贫,我可能就上美院了。”提起画画,这位满头银发却不减帅气的老先生呵呵笑起来,“我现在喜欢画油画了”。他脸上流露出顽皮的神色,让人无法把他和爆炸、炸药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词联系起来。
徐更光出生在浙江东阳,东阳有“歌山画水”之美称,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地灵人杰,孕育出了邵飘萍、蔡希陶、严济慈等许多杰出人物。少年徐更光在钟灵毓秀的山水间活泼地生长,“打球、跳水、书法、漫画……就是爱玩”。徐更光最喜欢讲这样一个小时候的故事——自己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却认认真真把讲台上的老师变成一幅漫画。下课后,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却并没有批评他,反而夸他画得好,只是提醒他不要在上课时画。后来毕业的时候,那位老师还推荐他考美术学院,但是他因为家贫没能去。现在母校金华中学(今金华一中)的校徽还是徐更光设计的。
这个故事在徐更光的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时光远去,少年时的许多故事都已经忘记,但是老师的宽容和鼓励千山万水一直伴随着他。独立思考、敢想敢做、活跃氛围、友爱相处……之后几十年,他以这样的态度搞学术,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以这样的态度工作,领导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以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爆炸事故把脉人;他以这样的态度教书,成为全国模范教师。
1951年,放弃画家梦的徐更光参加高考,被著名的南京工学院和我国解放后第一所兵工学校沈阳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同时录取。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没能参军的徐更光毫不犹豫选择了军工。1953年,该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合并,徐更光随学校转入北京,1956年毕业留校。当时,没有人会料到这位活跃的大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我国爆炸学的发展有何等影响。徐更光自己则完全没有想这些,他只是好好工作,做好每一件事。
不管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学校兵工厂,他都在不懈地努力,“我得养家糊口啊。我爱人当时没工作。”徐更光笑着说。他的爱人是军工厂的同事给介绍的,跟着他在学校分的12平方米房子住了20年。“从一间到两间,到三间,每搬一次房子就变大一次。”乐天的笑声里全无对艰辛的抱怨。徐更光家有个老时钟,见证了每一次搬家,于是每搬一次徐更光就在时钟背后贴一个条,岁月流转,时钟记录着变迁,也记录着进步和成就。
“工作给每人以机会,然而,成果只属于那些勤奋、诚实,为工作做出创造性劳动的人。”徐更光说。
1978年春天,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科学的春天来临了,已经46岁的徐更光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研究的8701高能炸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这种炸药1980年开始批量生产,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堪称国防建设的柱石。
此后,徐更光的生活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忙。足球竞彩app排名力学工程系副教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首席教授、兵器工业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兵器科学与技术科学召集人、弹药装药技术研究应用工程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兵器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务院国防工业重大科技进步奖……在这些职务和奖项的背后,是奔波,是辛勤的付出,也是担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大器晚成,时间当然宝贵了。”徐更光诙谐地说。
徐更光读大学是在化学工程系,留校任教后,没有离开爆炸和火药研究方向,后来却成为力学工程系的主任、教授、博导。推动爆炸学科从化学系划归到工程力学系,这正是徐更光和他的同事们对爆炸学历史性的贡献。我国爆炸专业最早在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出现时,属于化学系,因为当时炸药的研制被普遍认为属于化学领域,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头绪不清楚。其实,爆炸学是工程力学,能量、速度、结构等都是力学的事情,只懂得化学学科研制不出有威力的炸药。专业的主干学科没有理清,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很大制约。只有在主干学科明确后,怎么打基础,怎么加速搞高水准的研究才逐渐清晰了。
“弄清楚爆炸学的主干学科这件事情,贡献最大的是我的导师丁。”丁是原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先是徐更光的老师,后来成为他的领导。性格活跃的徐更光在和丁的交往中,也经常发生类似“上课画画”的事。有一次开会,丁布置任务,徐更光又不好好听,丁批评他,徐更光说你讲的这些我都知道了,然后就毫不客气地替丁讲起来。同事们全都哈哈大笑,丁只好无奈地说:那你可以不听。实际上,丁对徐更光来讲,亦师亦友,是一辈子的交情。徐更光始终认为,自己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能力强,而是机遇好,获得机遇则是和丁的支持分不开的。
“他是一个宽容的人,他指导我、栽培我、帮助我,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然而,让徐更光感伤的是,八十多岁的丁老先生现在老年痴呆,不认识人了。丁喜欢吃无锡排骨,徐更光出差到无锡,特地买了带回来送过去,但是丁不认识他了。
“他批评过我很多次,到如今却说什么也想不起我是谁了。”徐更光百感交集。
78岁的徐更光很“年轻”,经常穿一件军绿色的夹克,出差仍然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然后,看书,上网,摄影,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刚刚从上海世博会“先睹为快”回来。
(审核:李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