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北京理工大学2010年人文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撰稿:人文学院 刘畅 摄影:钱觐开   编辑:贾效明

  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大学文化品位,2010年10月24日晚6点,由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主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2010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中关村校区研究生楼110教室隆重举行。教务处副处长曹峰梅、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增一、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贵宝、中文教研室主任姜楠、中文系讲师陈洁出席并指导此次活动。

  本次人文知识竞赛以“人在京工,文行天下”为主题,是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校内选拔赛。决赛共有20名参赛选手,他们来自不同年级、院系和专业,经过10月16日初赛“文史哲艺”笔试选拔,从近二百名报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参加决赛角逐。决赛共设三个环节:征文环节、个人环节、团队环节,对选手人文知识、个人素养、团队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

  个人环节比赛中,每位选手进行2分钟演讲和60秒限时答题展现自身实力,评委同时为每名选手赛前提交征文和现场演讲表现进行评分。拳拳而文,侃侃而谈,参赛选手们将诗意的情怀和理性的思考紧密结合,通过激扬的演讲向大家展示了人在京工、文行天下的人文感悟。

  个人环节结束后,评委代表点评了选手个人环节比赛,主张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人文”,提倡“为情造文”,少说空话、大话、套话,不说假话、废话,多说“笑话”,跳出思维定式,并鼓励选手们多读书,在人文这一永无止境的求索过程中不断努力和提高。根据每名选手个人表现,结合各位选手的征文得分、演讲得分和限时答题得分,排名前12的选手晋级团队环节。

  团队环节为经典文学桥段演绎。12名选手现场组成两队,对抽取经典文选桥段以演讲、话剧、辩论等自选形式进行五分钟演绎。选手们在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里进行紧张地组织、协调、编排。第一队率先登场,抽取的题目是“请演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该队选择了“文天祥宁死不降”这一场景,以话剧和辩论相结合的形式思辨性地阐释了文天祥及其所代表的民族气节,他们对历史的生动诠释和独到见解使观众折服的同时产生以史为鉴的思考。随后登场的第二队抽取的题目则是“水浒传中最能表现宋江软弱的场景”,他们将高俅招安和赐毒李逵的桥段搬上舞台,简单几幕场景,用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表演勾勒出宋江其人同时展现出对《水浒传》经典的诠释,博得了热烈的反响和评委的认可。两队演绎结束后,两支队伍通过匿名投票选出本队中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参加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的选手代表。

  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贵宝代表承办方人文学院感谢教务处、评委老师、参赛选手对本次比赛的大力支持,并对决赛晋级选手寄予厚望。

  教务处副处长曹峰梅代表主办方对本次大赛进行了点评,对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中人文学院担起举办全校规模人文知识竞赛重任并进行积极有效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本次大赛的意义不仅局限于选拔10名同学参加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而更加在于人文知识、人文情怀的宣传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并期待大赛能一届一届走下去,对于理工院校文化氛围的改进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长足作用。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孙祺舒、余皓然、缪宜航、毛明哲、邝帅、喇磊、高明、张溪、周浩、董飞10名同学脱颖而出,获得代表我校参加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资格。至此,人文知识竞赛的校内选拔告一段落。代表队的同学们将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接受人文知识和相关能力的培训,备战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

  本次人文知识竞赛大赛极大地吸引和鼓励了广大北理学子增强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文化自觉意识与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知识基础。相对于以往的同类竞赛,今年是首次将人文知识竞赛推广至全校范围内开展。赛前,教务处及人文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大赛组委会进行了积极安排和细致准备,我校学生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比赛报名、竞赛情况和选手素质令人满意,为今后更为规范、高效地举办此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教训,以期将人文知识竞赛长久地举办下去,为广大北理学子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人在京工,文行天下。

(审核:徐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