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徽州,茶行天下——生命学院生态科考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日期:2010-08-22 阅读次数:
供稿:生命学院生态科考队 高培峰、王征 摄影、编辑:新闻中心 段炼
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科考队充分感受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神,为徽州人民的优秀文化所折服,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也认识到当年徽州人民勤劳勇敢开拓事业的艰辛与精神,相信行程中的点点滴滴都给予了同学们不同于课堂和书本上的启示,都能成为每个人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2010年8月21日,生命学院生态科考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按照计划,在前几日以自然生态考察的基础上,将围绕徽州文化、茶文化等皖南文化特色开展调研考察活动。科考团主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徽州绩溪龙川村和徽派民居代表——紫园作为学习了解徽州文化的切入点,并通过参观谢裕大茶叶博物馆走入了以“黄山毛峰”为代表的皖南茶文化,最后,前往被誉为“花山迷窟”的徽州古石窟遗迹开展参观。
21日上午,科考队一行首先来到距离徽州绩溪县城约13公里的龙川村开展考察活动。龙川村,又称坑口,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龙川村作为徽州典型的古村落,从村落形制到房屋建设等都充满了徽州文化独特的人文风貌,该村形如靠岸之船,东耸龙须山,西峙凤头山,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独具特色。东晋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歙州,爱其风水胜迹,于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举家迁于此,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龙川村的古建筑,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最具代表性,被有赞誉是中国古祠一绝。
科考队的同学们步入龙川村这个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中,立刻就被气浓郁的历史人文积淀所折服,不论是横穿村落的溪流,还是错落有致的街巷,都带着浓郁的历史扑面而来,特别是屹立在村中的“尚书牌坊”更是昭示着这里走出了了胡宗宪胡富这样的两代尚书,这里浓郁的人文气息培养潜移默化中也成为名人辈出的原因之一。通过参观胡氏宗祠、胡宗宪抗倭博物馆和徽派建筑代表之一的紫园。同学们,不仅身临其境的了解了徽州建筑和人文历史,更是从一个个细节中了解了徽州文化的对与当地人民生活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
科考队的部分成员在胡氏宗祠及其周边的大坑口村,围绕“安徽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名人效应”这一调研课题,针对名人故居的开发、保护和宣传等问题,在当地居民中做了一系列的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队员们不仅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龙川的历史文化和历代名人的生平知识,也完成了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为课题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了上午的考察工作,科考队下午前往黄山市谢裕大茶叶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经过前期的沟通联系,黄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汪奔经理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科考队一行。谢裕大茶叶博物馆,是安徽省的首家茶文化博物馆,总面积3500平米,按徽派风格建造,是集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及黄山毛峰茶的发展史、毛峰制作工艺展示、茶道表演、品茗为一体的,以宣传徽州文化和徽州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馆藏,是黄山毛峰和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细致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的创制和发展历史。一百多年前,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在上海开设谢裕大茶行经销自己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中国名茶黄山毛峰。黄山毛峰的面世受到了当时社会各届的喜爱和追捧,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一直到现在。时至今日黄山毛峰的第五代传人依然恪守祖上的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及制作工序,经营着百年品牌“谢裕大”。参观结束后,科考队师生与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汪奔经理进行了座谈,汪奔经理进一步了解了黄山毛峰的特点和品鉴知识,并与同学们交换了现代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最后,汪经理还邀请同学们亲自品尝了中国名茶——黄山毛峰。
为了进一步增加科考内容,科考队抓紧时间在下午来到了被称为“无法破解的千古之谜”的“花山石窟”——徽州古石窟群遗迹。“花山迷窟”位于新安江的花山之中,是一处古人巧夺天工开凿而成的怪异石窟群古迹。花山迷窟洞内没有壁画、没有佛像,也没有文字,更无任何史料记载畔,就是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也难迷其踪影。洞内空间奇大,结构怪异,洞壁上至今依然有着清晰如初的凿痕印迹。花山迷窟这样巨大的石窟建筑工程全系古代人工所建,至于这项工程到底是甚麽人在甚麽年代开凿、又是用甚麽工具开凿、开凿出来做何用途,已经成为了至今都无法破解的千古之谜。
科考队队员们参观了花山石窟的第2号、第24号和第35号石窟,被古人浩大的工程所震撼,在充分感受了先人们鬼斧神工般的技术奇迹的同时,队员们积极采集石窟内暗河水样石窟群外的新安江水样,以备通过后期的实验室分析,作出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大家也围绕“花山石窟”的形成与用途,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解和想象,提出如该大型洞窟是否是在原有钟乳洞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等设想。
科考队队员们参观了花山石窟的第2号、第24号和第35号石窟,被古人浩大的工程所震撼,在充分感受了先人们鬼斧神工般的技术奇迹的同时,队员们积极采集石窟内暗河水样石窟群外的新安江水样,以备通过后期的实验室分析,作出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大家也围绕“花山石窟”的形成与用途,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解和想象,提出如该大型洞窟是否是在原有钟乳洞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等设想。
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科考队充分感受了徽州文化的博大精神,为徽州人民的优秀文化所折服,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也认识到当年徽州人民勤劳勇敢开拓事业的艰辛与精神,相信行程中的点点滴滴都给予了同学们不同于课堂和书本上的启示,都能成为每个人成长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