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校长在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0-07-05 阅读次数:
知识报国、感恩于家、责任在天下
(2010年7月5日)
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2010届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祝贺同学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寒窗苦读,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胸怀理想,几分信念,几分成就”。我欣喜地看到,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独立思考,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在苦读求索中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在师长引导下感受了丰富的大学文化。在同学们即将毕业时,对大学文化的感受会更真切;日后回忆大学生活时,对大学文化的感受会更深入。因此,在送别同学们之际,我想和大家交流对北京理工大学特有文化的感受,尤其是对大学文化精髓—大学精神的感受。
学者们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包括大学特有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在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精神蕴含着什么呢?我观察了许多杰出校友,接触了许多优秀师生,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的是“知识报国,感恩于家,责任在天下”。今天,我想以此作为对同学们的三条祝福和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探求真知、学以致用,实现知识报国之志
读大学在于求知解惑,在于学以致用,在于实现远大志向。知识报国是历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远大志向。从延安自然科学院时期起,70年来一批批具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学子聚集到我校接受教育,又从这里走向社会,经过历练而成为国家栋梁。在我校近16万名校友中,有李鹏委员长,曾庆红副主席,叶选平副主席等著名政治家;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有我国第一部天基雷达总设计师吴一戎院士等杰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他们志存高远,学以致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我们树立了知识报国的榜样。
最近,每当我脑海中闪现这些优秀校友的风采,就会联想到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的情景。那30个雄壮的武器装备方阵,凝聚了几代足球竞彩app排名师生和校友的重大贡献。特别当空警2000率领空中第一方阵飞过天安门时,国人倍感振奋,世界刮目相看。它的总设计师就是我校1961届杰出校友,中国预警机技术奠基人王小谟院士。王小谟校友在近50年的科研工作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为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强大力量。他主持设计并研制了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他是我国最早探索和开拓预警机技术的专家,在空警2000的设计和研制中,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雷达三面阵布局等关键技术,使我国大型预警机性能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他曾动情地告诉我们:“在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总是在母校积累的点点滴滴知识指引着我;我愿为国家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同学们,大学精神倡导树立知识报国的志向,勇于探求真知,乐于创造未来。希望你们能像王小谟院士等杰出校友那样,探求真知,学以致用,知识报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骄人业绩,成长为国家栋梁。
二、人格完美、仁爱谦和,牢记感恩于家之情
读大学在于塑造人格,在于陶冶情操,在于培育仁爱谦和之心。同学们生长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即将走向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面对竞争和挑战,同学们应该塑造完美人格,依然追求仁爱之心。几天前,九位藏族毕业生到我办公室敬献哈达,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使我深受感动。我告诉同学们,大家应该感激自己广义的“家”。这个“家”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包括了父母、亲友、老师、同学,包括了一切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进而把感激之情上升为大爱。
谈到爱心,我校有一位被广大师生所熟知的退休教师—光电学院张忠廉教授。他1960年毕业于我校无线电技术专业,曾长期致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退休后,他仍割舍不下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热爱,亲手建立起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每天按时到教育实验基地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要问张忠廉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工作是为了什么,那就是:他热爱自己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热爱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看到学生的成功就会感到无比快乐。张忠廉教授正是以这种“对学校情真意切,对学子仁爱谦和”的精神,帮助和指导学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自己也从中体会到无比的喜悦。
同学们,大学精神倡导大气,大气之首便是大爱和真情。做大事之人必有大爱,成大事之人必有真情。希望你们能永远感激教育你们的老师、为你们服务的职工、相互帮助的同学,更要感激养育你们的父母、培育你们的祖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同学们能像张忠廉教授等杰出校友那样,秉承真情和感恩,并把这感激之情上升为对祖国的大爱,对人民的真情,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三、胸怀若谷、放眼未来,承载兴盛天下之责
读大学在于开阔视野,在于关心未来,在于承载兴盛天下之责任。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精神中,充满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正所谓好青年顶天立地,好青年志在四方,好青年承天下之兴亡。
今天出席毕业典礼的我校杰出校友、云南省昭通市市长王敏正为同学们树立了担天下兴亡的榜样。王敏正是我校工业管理系1984届毕业生,曾在瑞典管理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学习和进修。他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务院机关工作,从事宏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等研究工作。1993年,他主动奔赴基层工作,扎根到祖国西南边陲。他因学习和工作经历而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经济理论,到基层工作后则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很快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领导。担任市长以来,他根据云南昭通的市情,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大力抓好交通基础建设、产业开发、 节能减排,使云南昭通的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市强民富,山清水秀,他因此而当选为“2009中国节能减排20佳市长”。
同学们,大学精神倡导胸怀国家大事,关心人类未来,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你们牢记母校的重托、国家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像王敏正市长等杰出校友那样,做到顶天立地,志在四方,承天下之兴亡!
同学们,母校即将迎来七十华诞。你们再回家时,母校将亲切的称呼你们为“校友”。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支持母校、宣传母校,尽自己的力量为母校早日成为特色鲜明、理工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母校永远支持你们、欢迎你们、祝福你们!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在今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大展宏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