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吉平教授主持项目通过技术鉴定
发布日期:2008-12-19 阅读次数:
供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12月2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吉平教授承担的“防海水浸蚀超大型玻璃钢管缠绕研究及移动式缠绕设备研制”项目鉴定会,在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召开。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教授、冀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勇、冀州市副市长李爱国、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徐文国、科技处成果办徐向平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处万猛处长主持了项目鉴定会。
中国科学院曹春晓院士、胡文瑞院士、中国复合材料协会主任、复合材料科学863首席专家张贵学等九名专家教授组成了项目鉴定专家组。
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吉平教授承担的“防海水浸蚀超大型玻璃钢管缠绕研究及移动式缠绕设备研制”项目,是要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要解决超大型玻璃钢管(3.2米---6米)的制造,目前国内外只能生产直径不超过2.8米的玻璃钢管;二是要解决大型玻璃钢管(3.2米---6米)的制造设备;三是要解决超大型玻璃钢管输送时防海水腐蚀、抗藻类和浮游生物附着的问题。
鉴定会上,刘吉平教授代表项目组做了研制工作汇报。与会专家实地考察和参观了生产线。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常立民详细介绍了工厂生产线及海水淡化设备生产情况,该海水淡化设备已经出口以色列等国,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中咨公司能源部长朱良栋教授(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云江教授(左)参观Φ3200mm防海水大型玻璃钢管生产线.
经过认真的评审和现场考察,项目鉴定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胡文瑞院士宣读了鉴定意见:
北京理工大学和冀州市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刻苦攻关,重点取得了如下成就:
1.该项目自主研发的类礁石结构材料,满足了结构强度要求,具有防海水腐蚀、抗藻类和浮游生物附着的性能。同时具有环保友好的特性,能与树脂基材料、混凝土基材料、金属基材料等进行复合,结合强度高、耐磨强度和粗糙率等指标超过金属管道,能满足输送海水的要求。
2. 自主研制成功了DN3200mm超大型移动式玻璃钢管缠绕设备,采用湿法下加砂工艺,使树脂和石英砂混合均匀,显著减少了缠绕时产生的气泡,满足了大型玻璃钢管现场制作的需求。该方法可以推广到更大口径的玻璃钢管的制造。
3.制备的DN3200mm防海水浸蚀夹砂玻璃钢管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测定:拉伸弹性模量为2.02×104MPa,弯曲强度达350.2MPa,悬臂梁缺口冲击韧性为72.11kJ/m2,耐磨度比达27.2×103,粗糙率n=0.0087,DN3200mm夹砂玻璃钢管耐水压爆破压力为23.16MPa(静压),轴向拉伸强度达119.5MPa,环向拉伸强度达235.7MPa,刚度10072N/m2。
综上所述,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成功地实现了工业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