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我校校友吴一戎院士回母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08-06-20 阅读次数:
供稿:研究生工作部 摄影:斯君
6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所所长、校友吴一戎院士回到母校,在中心教学楼一层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本人从事的科研工作和如何做好科研工作的一些体会”的学术报告。吴一戎校友1981年9月考入我校电子工程系,1985年本科毕业,在我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吴一戎校友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及大型遥感地面接收处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 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侯光明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侯书记介绍了吴一戎校友的杰出成就,号召广大同学向吴一戎校友学习,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他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爱国奉献,勇担重任的精神。
报告会由研究生工作部肖文英部长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副社长赵清华、信息学院陶然副院长、王学田教授、研工部副部长魏名山等老师和300余名同学出席报告会。
吴一戎校友主要从事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吴一戎校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详细介绍了这两项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技术难点和创新成果、和国外同类技术的综合对比、技术成果应用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内容。在吴一戎校友所在的团队长期努力下,我国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在本次汶川应急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飞机从5月14日到6月10日不间断作业,每天作业约11小时,覆盖面积9万平方公里,形成灾情评估专报多份。为国家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谈到做科研工作的一些体会时,吴一戎校友指出,北京理工大学平实的学习和科研氛围、严格务实的教师队伍、崇尚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给自己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谈到如何做好科研工作时,吴一戎校友提出了三个建议:1、用心做人,用情做事;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说,是人格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2、确定目标,持之以恒;确定的目标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然后以坚定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持之以恒发展确定的目标。3、追求科技发展的规律,树立创新意识和勇气。
吴一戎校友在报告中指出,国家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机遇,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应秉承延安精神,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在奉献国家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吴一戎校友还回答了同学们具体的技术问题以及成功经验方面的问题。吴一戎校友精彩的报告和对母校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全场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报告会结束后,吴一戎校友与相关学科的老师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吕昕,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肖文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仲顺安,副院长陶然,以及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龙腾教授、王学田教授、曾涛教授等老师。座谈会上,吴一戎校友与吕院长、仲院长就双方如何在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中进行合作进行了讨论。吴一戎校友提到,可以在双方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寻找切入点,找到工作相通的部分,达到合作的目的。雷达所所长龙腾教授在发言中感谢了吴院士对母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并向吴院士汇报了有关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