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校报·京工人物】宁建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记宇航科学技术学院宁建国教授

校报学生记者 仝晓婷

    他1981年步入大学,1994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始终勤学不辍风雨无阻;他1994年来到北京理工大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与科研之旅;他长期从事材料与结构动态力学行为、动态本构关系以及爆炸力学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是我国爆炸与冲击力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青年专家,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国防科研项目;他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70余篇;他身担多项社会职务,却从未怠慢教学与科研工作,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他在教学与科研中颇有建树,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同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却谦逊平和从不懈怠。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宇航科学技术学院宁建国教授。 
    宁建国教授是我校工程力学的学术带头人,立足国防,攻克了多项国防重要科研项目中的核心技术,这与他的努力、信念以及团结的科研团队关系密切。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做任何事情,若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宁教授初入大学就读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由于该专业要求学生同数学系学生一起上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可谓繁重。宁教授在入学第一年努力学习真正地搞懂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在之后的学习中轻车熟路。在大三的时候,他不仅出色地学完了本专业而且学过了近三分之二的数学专业课程,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为日后的科研教学铺平了道路。 
    本科毕业后,宁教授先后在兰州大学、太原工业大学(即现在的太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然而,读博期间有诸多不顺。生活中,宁建国教授每月90元的收入维持三口之家的生活很困难,此时,宁教授的夫人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全家人靠着每月220元的生活费度日;在课题研究上,由于宁建国教授的研究方向从此前与数学相关的课题转往塑性力学,研究方法上有很多区别,之前所学内容难以应用,导致很多参数模型都不能彻底参透。但是,他相信自己的潜力,循序渐进慢慢摸索,参考前苏联帕格雷拉夫的薄壳稳定性理论,将之引用到塑性动力学并最终获得成功。读研读博的过程使宁教授对于数学、力学和工程力学的整体认识得以提高,为他后来的研究方向转向工程力学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1992年6月,取得博士学位后,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宁教授来到北京大学力学系攻读博士后,从事结构动力学、力学中的数值方法和动态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4年6月,他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至此,宁教授的求学之路已有24年之久。求学期间,他在力学的多个领域搞过研究,师从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环境做研究,从而使他的知识达到了宽度与深度的结合。

    择善固执 从善如流 
    1994年,宁建国选择来到北京理工大学任教同时从事科学研究。 
    宁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来说,不仅应当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应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而关于科研,宁教授本人认为选题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意义重大,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应当有长远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胆量。因此,宁教授的科研选题锁定在了爆炸力学的数值计算等方面,而在当时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劝他不要选择这个选题,但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直以来奉献国防的夙愿,宁教授毅然选择了这个课题。然而,初到理工,宁教授发现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当时所从事的研究中,但是他不惧困难,利用自己深厚的基础知识与科研基础结合,对爆炸力学数值计算等高难度课题不断进取。然而,时至今日,虽然他已获得诸多成绩并担任各种社会职务,但是他及他的团队始终没有忽略教学。 
    初到理工,宁教授的第一个任务是读懂一个大型爆炸力学程序并写出这个程序的使用说明。在没有任何的说明与提示的情况下,宁教授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一本厚厚的细致的使用说明——关于二维爆炸与冲击问题数值模拟的理论方法与程序等方面,说明中包括了完整的公式理论以及计算方法,与此同时他还列出了每个变量的含义。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宁教授的研究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延续之前的项目,他及他的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组,开始了对爆炸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数值仿真软件的开发工作,基于多物质欧拉型有限差分算法,开发了具备前后处理功能及驾驭式计算功能的二维与三维通用爆炸力学仿真软件,对若干典型的爆炸与冲击问题进行了成功的仿真计算,在武器弹药的研制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在我国国防领域内具有重大的意义,改变此前兵器设计简单的“画”加“打”研究模式,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设计软件。 
    获得成功非一人之力可为,与团队的合作可以使成就产生乘数效应,也可以使成功更为绚烂。宁教授的成功固然与个人的努力拼搏密不可分,然而精良的团队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宁教授重视培养团队的业务素质、默契和成员的个人素质。他把他多年的读书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希望他们可以多读书,从中汲取经验。每周一上午的学科组例会上,除了要进行工作交流和任务布置,宁教授同时要求身边的人谈谈大家一周以来的读书体会。除此之外,他还向大家推荐他看过的好书——小说、杂志、期刊等等,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督促身边的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开阔视野,积蓄力量。 
    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唯有博学厚积可成其才,唯有志存高远方可克服万难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