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京工人物】龙腾:愿做长城的一块砖
发布日期:2008-04-02 阅读次数:
——访北京市2007年十大杰出青年、我校雷达技术研究所所长龙腾教授
〖第 726 期 重要新闻〗
2007年12月15日,亚洲大酒店的多功能厅里,精英云集,气氛热烈。北京市2007年十大杰出青年候选者正在进行着最后的个人陈述。
“我一定要回去,要尽快搞出我们自己的高科技武器,从此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再流血,让我们每一寸土地不再有任何敌人的印记!”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们把视线集中到了讲台上那个略微清瘦、戴着银色眼镜的斯文男士身上。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所长龙腾教授。
翻开龙腾教授在学术领域的经历,堪称杰出:16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后以研究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师从毛二可院士从事雷达事业的研究;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32岁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教授;是我国863主题专家,并在多个学术团体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等职务。
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日常生活中的龙腾,随和而友善,可是一提到自己的业务——雷达,就会马上变成一位要求严苛精准的导师,整个人也焕发出不一样的奕奕神采。
“刚来北京理工大学的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馆里所有关于雷达的书,都被我读过三遍。”
天天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会觉得寂寞吗?有人这样问过他。“别人无法理解,可是我自得其乐。”枯燥繁琐的实验工作,对于龙腾来说,暗藏着巨大的魅力。而辛勤的汗水带来的是丰硕的成果。他长期从事雷达、实时信息处理、精确制导、航天遥感等领域研究,目前已完成国防预研和型号项目数十项,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快视处理系统、主持研制了高速实时信息处理通用平台,为国防科技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研成果的背后,是百分之百的投入精神。通常每人每天正常的工作时间为八小时,一周共计四十小时;而对于龙腾教授而言,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这样一周下来,超过八十个小时的工作量是旁人的两倍还多。难怪他的学生们都说:“龙教授是一个人的力量当两个人用。”对他的勤奋和辛劳,身边的同事、学生有目共睹。
“事业,就是投入时间长短的问题。投入多少时间,就能够完成多少事情。”龙腾常用这句话勉励学生,更鞭策自己。既要管理繁杂的行政事务,又要在科研方面保持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他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让很多精力充沛的年轻学生都自叹弗如。
他是一个善于讲课的人
“龙老师在教学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讲课时的激情。”1999年来一直师从龙腾教授的刘峰这样说。“作为一个老师,他非常懂得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吸收知识,并且自如地应用。课堂气氛很热烈,他是一个善于讲课的人。”
龙教授是一个语速很快的人,而语言的表达频率,恰恰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活跃程度。“他讲课很快,常常是边讲边写板书,有时我们这些只听不讲的学生都跟不上他的速度。”刘峰半开玩笑地说。
在教学过程中,龙教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一过程很有成就感,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去探索,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龙腾还非常强调“teamwork”和“leadership”,他认为,要让学生明白为何而学、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一直对事业保有高涨的热情。
成为长城的一块砖
1999年5月,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袭击我驻南使馆,3名中国新闻工作者因公殉职。此时的龙腾教授,正客座斯坦福大学。听闻噩耗,龙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回去,要尽快搞出高科技武器。带着一腔报国热情,龙教授放弃了美国大学优厚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于同年9月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雷达事业的研究中去。
“我曾多次登临长城,在喷薄而出的朝阳里看长城逶迤远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与辉煌无不涌上心头。我真心地希望,能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万里长城的一块砖!”在竞选北京市2007年十大杰出青年的个人陈述中,龙腾这样说。也许,对于一位杰出的青年学者来说,只有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化作一块坚实的泥土,谦虚地匍匐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用更安稳的心,成就千百年不曾倒下的国防长城吧!
(文/校报学生记者 庄一多 图/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