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京理工大学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分离干细胞
发布日期:2007-09-20 阅读次数:
2007年9月19日,对于北京理工大学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级生物技术专业06120501班俞锦声同学,通过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成为了我校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俞锦声同学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用于挽救南方一位17岁身患白血病女孩的生命。
2007年初俞锦声同学经过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其HLA初配与一名患者相合,并最终确定为捐献志愿者。2007年9月14日,俞锦声入住空军总医院,经过三天动员剂注射,使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并最终确定2007年9月19日,通过外周血循环的方式进行干细胞采集。
校团委副书记代方振、生命学院李兰东书记、俞锦声同学的父亲和金辉主任交流
俞锦声同学为受捐女孩写下祝福贺卡
俞锦声同学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
19日上午8点,校团委副书记代方震老师,生命学院党委书记李兰东老师,生命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周连景老师,以及俞锦声同学的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同学,来到空军总医院,一起守候在俞锦声同学身边,与他共同度过一上午四个小时的捐献过程。北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燕君,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分库的金辉主任、谢宝树副主任也都亲自来到捐献病房,对俞锦声同学进行了慰问和鼓励,充分肯定了他救死扶伤的高尚举动。
北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亲自迎接俞锦声同学
采集开始
自信而开朗的笑容始终洋溢在小俞的脸上
8点30分,外周血采集正式开始,俞锦声同学左右手臂各连接一次性导管,他的血液经外周循环后,分离出可供救助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的50-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经过4个小时的分离,分离成功,凝聚着北理学子爱心和生命的干细胞,在第一时间送往机场,直接飞赴远南方,将注入另一个17岁生命的体内,将挽救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捐献后,俞锦声身体状况一切正常,遵照医嘱卧床静养,预计24日即可返校上课。
校团委代方振副书记亲自为俞锦生调整导管
自俞锦声同学配型成功,并坚定的表示自愿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助他人生命后,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对俞锦声同学的捐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在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给予各种关怀和帮助,为俞锦声同学解除后顾之忧,学院老师和同学也十分关注、关心俞锦生同学的状况,在其入院准备期间,轮流探望陪护,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学校和生命学院家庭般温暖的氛围。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能够学习俞锦声同学这种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以及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当代大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服务社会、关爱生命”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弘扬良好风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校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俞锦声同学及我校造血干细胞工作开展情况简介
作为北京市第6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俞锦声同学,是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06120501班的一名三年级本科生,学生党员。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学生,作为一名家庭并不富裕的同学,他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在学习之外,俞锦声同学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主动担任各类社会工作服务同学,现任所在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和学院共产主义实践会部长,他平常积极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工作能力突出,成绩明显,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肯定,被评为了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俞锦声同学各方面突出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他在在2005入学第一年,就在学院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中,捐献了自己的血样,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光荣一员。07年他又光荣而幸运的与一位南方身患白血病的17岁女孩血液配型成功,当面对真正要通过周身血循环采集方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时,他没有犹豫和退缩,毅然的坚守着自己当初的承诺,这份毅然和坦然,也正充分体现出他“关爱生命,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也是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
俞锦声同学是生命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他在学校所受到的专业教育,让他区别于其他的捐献者,使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一名普通捐献者的基础上,更带有一名生物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我没有感到一丝的害怕。身边的好多老师和同学在我来之前都关心地问我,会不会害怕?说实话,这问题我想都没去想,因为我是学生物的,我相信科学!”,这大概就是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的意义所在吧。
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秉承延安精神,一贯按照“以智养德、以德育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做好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当代大学生。
自2004年以来,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起,通过生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校中开展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主动开展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征集活动,北京理工大学是北京的第一所高校。
2004到2007年连续四年的春天,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及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成功举行。四年来,不仅志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知识和理念在北理校园扎下了根,更有1000余名同学通过献出自己的血样,成为了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不仅是北京市首个在大学校园中开展造血干细胞宣传和志愿者血样采集活动的社团,也是目前高校中唯一一个连续四年坚持开展这一采集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2006年,我校荣获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造血干细胞工作优秀组织奖”。
俞锦声同学配型成功,成为北京市第6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我校众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光荣代表,通过自己的行动体现了“点滴关爱,点燃生命”的崇高精神。
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简介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每年以至少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据调查,我国10岁以下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28人/10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癌”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白血病完全可以治愈。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泛指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通过它的移植可以重建人正常、健康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可以通过采集血样的方式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血样的采集只需要10ml血样(我校每年均会在春季开展采集活动),通过对血样的分析得出相关的配型数据,储存入库,以供患者进行配型比对,配型成功后,会通知捐献者,进行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工作。
真正需要捐献的时,捐献者会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血液分离的方式,在手臂处抽取50-1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种分离捐献方式,较之以往骨髓捐献方式的“敲骨吸髓”,可以说基本没有任何痛苦,捐献者只需注意静卧休养,就可以完成捐献过程,并能很快的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同时也给饱受病痛折磨的血液病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适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为18-45岁,健康要求如同献血,即不能因捐献而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捐献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捐献者必须无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