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首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 候选新闻我校独占其二
发布日期:2007-01-15 阅读次数:
来源:北京晚报 摘编:段 炼
1、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6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为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女儿回信。总书记的回信在广大师生中传开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2、温家宝视察北京基础教育2006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亲切看望师生,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并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座谈。
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发布
2006年11月1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发布,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4、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新标准”
2006年,北京启动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改善城近郊区100所办学困难学校和农村200所中小学办学条件。投入2000多万元为681所郊区农村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教学设备。
5、稳步实行“两免一补”
2006年秋季入学,北京对本市农村户籍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山区学生、特教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发放学习补助,住宿生发放生活补助。目前,市区(县)两级财政提供专项经费2.4亿元,政策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78万余人次。
6、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2006年3月22日,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北京制定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制度实施办法》,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欢迎。
7、北京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
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出台。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合格学校7所,黄牌13所,红牌1所。
8、毛二可创新事迹反响热烈北京理工大学开展对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活动。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9、大学生秦占丰见义勇为受关注
2006年北京市追授秦占丰同学“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秦占丰在回家的路途中,见义勇为,只身与三名歹徒搏斗,身负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19岁。
10、大学生助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
2006年5月,北京市举办首届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组委会还面向首都大学生举办“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夏令营”。
11、青少年网络德育受欢迎2006年北京已经有683所中小学校建成了德育专题网站、网页和栏目内容。中小学数字德育网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京德育特色的栏目,深受学生喜爱。
12、中高考录取率稳中有升2006年,中考实际招生11.5万人,并适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高考实际录取80356人,高考录取率继续稳定在70%以上。
13、初中建设工程“提速”
2006年初中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去年全市所有初中的建设规划全部制定,安排专家学者智力支援32所重点项目学校和市级教研员联系32所初中建设重点项目学校。完成了每年对初中建设工程投入1亿元的目标。
14、北京高职开始自主招生2006年全市共有4743人报名参加高职自主招生试点,计划招生630人,实际录取655人。首次高职自主招生试点得到考生认同,社会反响良好。
15、千名城镇教师农村支教北京去年选派1105名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全职支教教师9月全部到岗。
16、大学生“村官”走马上任去年,北京共有2016名大学毕业生奔赴京郊1853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开始为期三年的基层一线工作。
17、北京规范整顿打工子弟学校
2006年,北京市启动了规范打工子弟学校的工作。在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达到40万人。25万名流动儿童少年在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但还有未经批准的自办学校200余所,学生10万人。经过规范整顿,目前,规范自办学校58所,分流18122名学生到公办学校或者已经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市级财政下拨8000万元用于补助学校因招收流动人员子女所需的基建、修缮和设备经费。
18、151个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成
2006年,北京市完成42个市级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启动新生儿免费早期教育卡活动,20万人次0-3岁儿童可以在151个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接受免费教育。
19、青少年教育“跨国”交流2006年,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举办。专家围绕“奥运背景下的青少年公民教育”、“责任、诚信、尊重、奉献教育”展开研讨。
20、496个学生党支部结对农村党支部
2006年7月14日,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启动。首批共有496个学生党支部走进京郊开展活动。
21、高校携手京郊新农村建设2006年,北京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10个远郊区县对口支援,79所高校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区县实际需求,组织教师、学生到农村支教支农。
22、课程改革有了新举措2006年,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稳步推进,加大课程实施管理力度,提出“两开、两增、两减”(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增加学生睡眠时间和课外、校外活动时间;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的指导意见,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空间。
2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06年北京出台措施,下大决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24、专家把关高教质量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质量年报》出台。53所高校的135门课程被评为2006年度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25、对教育乱收费动真格儿2006年9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自查自纠,区县对852所中小学进行抽查,查出违规收费71.04万元,各高校检查657个部门,查出违规金额649.89万元。
26、北京国际交流持续升温2006年,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以及北京市外国学生友好运动会等活动。
27、“问候全世界”:小语种进校园
2006年11月,“问候全世界——小语种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
28、外来人员免费培训普通话2006年,北京将59所高校纳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网络,对20所中小学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评估指导。免费培训来京务工人员500人,2万人次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
29、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后,北京市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市领导将8万份荣辱观招贴画送进课堂,向全市小学生发放荣辱观新童谣55万册。
30、“同心结”拴住两百学校北京启动“同心结”交流活动,在全市选拔206所中小学校与参加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国家(地区)代表团以及所在国家(地区)的学校结对联系。
31、奥运教育走进千万家朝阳区开展“让奥运教育走进千万家”的活动,自编《分享奥林匹克》乡土教材,组建“小小奥组委”开展“一班一国”、“一人一友”,与国外小朋友手拉手迎奥运。32、“蓝天工程”盘活教育资源2006年,东城区进一步深化推进“蓝天工程”。通过整合区域内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560余家校内外教育资源单位,建设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社会大校园。
33、大学生足球队晋升足甲。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中国乙级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晋升2007年甲级联赛。
34、高校为治理交通拥堵支招2006年8月,北京交通大学主持的“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立项。
35、清华贫困生100%受资助清华在本科新生中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凡提出申请的2006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受到了资助。
36、高校领衔研发下一代互联网由清华大学等25个高校共同承担,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核心技术通过国家验收。
37、奥运志愿者“练兵”女垒第11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期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五所高校,验证了“馆校对接”体制,为后续的测试赛和奥运志愿者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38、大学生自行研发的火箭升空2006年11月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名本科生自行设计制作的探空火箭“北航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
39、北京体育大学授予罗格名誉博士学位
2006年10月,北京体育大学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北京体育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40、北京培训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师
2006年10月,北京正式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计划,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合格师资队伍建设。 本版文字J063
评选细则
1、读者参与的截止日期2007年1月18日(信函方式参与的以信封邮戳时间为准,需贴足邮资。)2、幸运读者抽取规则为了鼓励读者参与评选,本次的幸运读者将从选票中抽取,并给予奖励。
3、奖品设置如下:一等奖:10名,价值1000元奖品;二等奖:50名,价值500元奖品;三等奖:100名,价值100元奖品。4、选票邮寄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大街3号(注明市委教育工委“首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组委会(收)邮政编码:10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