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北京教育】情系绿色能源 书写璀璨人生


——记北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吴锋教授

《北京教育》2006年第10期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2002年12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吴锋教授成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是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设立以来,我校专家第一次担纲首席科学家。

    吴锋教授1951年生于北京,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化工系应用化学研究室任教,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工与环境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副理事长,国家高技术“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动力蓄电池责任专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财政部、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团顾问等。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与国防重大项目,以第一获奖人的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并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

20载绿色能源情

    在绚烂缤纷的色彩中,吴锋教授偏爱绿色。他与绿色的情结,还得从20年前国家“863”计划实施之初,他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被选聘为“863”计划功能材料组最年轻的专家说起。在化学电源领域,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源,因性能优越,环保清洁 ,被称之为绿色电池。将其作为动力源应用于纯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因车辆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非常低甚至为零,所以这些电源也被称之为绿色能源。从担任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开始,吴老师就与绿色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吴锋教授作为“863”计划重大项目“镍氢电池生产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和“镍氢电池产业化开发”的负责人及重点项目“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的第一责任专家,带领我国电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对镍氢和锂离子两种绿色电池的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艰难的技术攻关,他们辛勤耕耘,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研究开发的新型储氢合金打破了美国、日本在该领域的专利垄断;发明的机械合金化法,解决了高温熔炼工艺中锂易挥发的难题,使已获得中、美、欧发明专利的含锂稀土镍基储氢合金的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取得了我国镍氢电池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开发出了多系列、多规格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带动并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从原材料、设备、检测仪器、电池到产品应用的高技术产业群,为我国绿色二次电池的自主开发、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期间,为了应对燃油汽车排放污染的加剧和油气资源的日益匮乏,吴锋教授“转战”到绿色能源领域,开始负责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课题,牵头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和课题目标以及测试基地建设等。在吴锋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北京理工大学从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的研制到测试技术及检测标准制定等全方位的研发团队。通过4年的辛勤工作,使得我国的高功率型动力蓄电池技术从无到有,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一举缩短了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多年的差距,为我国电动汽车的成功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锋老师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褒奖,作为第一负责人,“镍氢电池、电池组及相关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系统集成”项目获得了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绿色电池材料到绿色电池,再到电动车用绿色能源,吴锋教授担任“863”计划专家20载,他始终奋战在我国高科技能源与材料领域第一线,20年的默默奉献,拼搏进取,使他与“863”计划有了深厚的感情,也与绿色能源有了割舍不断的情结。

理工赤子拳拳报国心

    吴锋老师1981年研究生毕业至今,25年的风雨历程,使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我国绿色电源和电池领域大师级专家,成为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和环境工程学科首席专家,这与他牢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以无私的奉献与不懈的努力实践着一个理工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密不可分。

    自1987年起,吴锋老师便被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高技术“863”功能材料专家组成员,后又担任功能材料副组长,国家高技术“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委,国家科技部镍氢电池专家组组长,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主任等职。尽管这期间他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也相当繁重,作为北京理工大学重点培养的跨世纪优秀人才,他义无返顾地挑起了国家赋予的重担。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正式在广东中山市成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技攻关,以掌握绿色镍氢电池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关键技术,从根本上突破该领域国际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技术封锁。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需要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这是吴锋老师的人生信条。于是,他把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留在北京,自己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而且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他来回奔波于学校和中山市,为国家高科技事业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虽然落下了一身的病痛,但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到本世纪初,我国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绿色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高居世界前列,很多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已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回想这10年的奋斗历程,吴老师感慨万千,一首题为《绿色•能源•生命》的诗正是作为一名理工学者对国家耿耿责任心的真实写照:

    绿色和能源,伴随着生命,在那静静的绿色里,孕育着生命的潜能!
  人类离不开绿色,生活离不开热能,这欣欣向荣的世界,生活离不开生命!
  ……
  当你把一支支绿色电池,呈现给日新月异的祖国,是否已为她,倾注了全部的身心?!
  当你为中华民族的高技术大厦,添加上一块块碧绿的砖瓦,是否已表达出赤子的真情?!
  当你的未来沉浸在一片美丽的绿色之中,是否还能透过这迷人的绿色,追寻到当年那闪光的青春?!
  ……

教书育人修身治学勤

    在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吴锋老师的启发式教学非常有名,吴锋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更是有口皆碑。

    吴老师凭借起出色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3岁便开始担任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副主任,成为当时国内重点高校中最年轻的系副主任。因为教学成绩突出,他获得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现在,他主讲的博士生课程“催化与吸附材料”每期开课几乎是场场爆满,不少研究领域相差甚远的博士生也特意赶来听课。他们都说吴老师的课旁征博引,生动活泼,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并能从中学到许多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听后受益匪浅。尤其是讲授完每一重要章节之后开展的学术研讨,更是气氛热烈,他的不时的点拨句句见珍,妙趣横生,让学生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学习做人和做学问的基本原则是吴锋教授教学理念中的重点。在一节节轻松课程的背后,他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精心备课。每次开课前的半个月,他都会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中查阅大量最新的文献与知识点,并对教案进行一丝不苟的修改。正是他那种不凡的气度、广阔的眼界和卓越的学识,构成了他独特的学者风范与气质。

    当他奋斗在国家高技术绿色能源领域第一线时,他依旧念念不忘学校的教学工作。他在化工与材料学院设立了“绿色能源奖学、奖教金”,每年对在教学和学习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鼓励他们踏实工作,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和社会。

    从中山市完成攻关任务后回到学校,吴锋教授投入到化工与材料学院的学科建设。几年时间之内,在他的主持下,学院申请建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成立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工程实验室,他亲自担任实验室主任。现在,他依旧在为学院申请应用化学一级学科做着不懈的努力。2005年,因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突出表现,他入选了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近几年,他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生活上,吴锋教授更像慈父一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非典”期间,他的一名博士生一直低烧不退,他一边给其他学生买药品、保健品和营养品,一边又单独买了水果和预防药品,去宿舍看望那位生病的学生。为了让该学生安心休息,没有思想压力,他甚至连口罩都没戴。因为考虑到在读的许多博士、硕士研究生经济能力有限,生活比较清苦,他总是拿出自己的科研酬金对学生进行资助和补贴,并设立论文奖励基金,以奖励那些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年轻教师和学生。每年临近学生毕业时,吴锋教授更是繁忙异常,他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把关,另一方面还主动为学生推荐工作单位。

    作为吴锋教授的学生,不但从生活上享受他体贴入微的关心和爱护,而且更能从学术上得到他精益求精且与众不同的点拨和指导。在课题组,吴锋教授是个“智多星”,他对前沿技术总保持很强的敏感性。他的新点子、新创意和新方法甚至比年轻人还多,加上厚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的指导总能让学生受益颇丰。到目前为止,吴锋教授已经培养出包括19名博士生在内的几十名研究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博士生几乎都有发明专利,每年都能捧走象征学校最高荣誉的徐特立奖学金,每年都能获得优秀毕业论文……

    吴锋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战斗在祖国教育和高科技领域的第一线,在科研上,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教学上,他谦虚务实、厚德博学。现在,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敏锐地意识到新课题应立足我国在新型储能材料方面的资源优势与特点,创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最终达到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新兴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目前,该项目已经在绿色二次电池的新体系构造原理、可控电池反应原理、现场谱学、电化学研究方法、电池新材料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等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我国绿色二次电池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抓住电动汽车,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即将产业化的契机,进一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动力蓄电池的性价比,使我国动力蓄电池能够伴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迎来新一轮的产业腾飞。”作为国家“863”计划电动车重大项目动力蓄电池专家,吴锋教授正规划着我国绿色能源领域的美好蓝图,如他人生一般璀璨、绚丽!

(执笔人:苏岳峰 陈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