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图】我校参加“西部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席会议”


供稿:党委宣传部 贺亚兰  编辑:段 炼

    受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邀请,本着落实学校党委已讨论通过的我校“十一五”文化建设发展纲要、探索研究我校两大文化特色之一的延安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点、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全面发展,9月22-23日,我校党委副书记赵平和宣传部负责同志出席了由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西部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首次联席会议”。来自陕西、甘肃、宁夏、云南、湖北、新疆、河南、内蒙等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的近百名代表云集昆明,围绕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交流。

    党委宣传部在大会上就我校与延安和延安精神的历史渊源、我校如何在育人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进行了题为“弘扬延安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汇报交流,受到与会代表高度评价。

    我校来自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光照校园并不断发扬光大。学校66年的办学道路及成长过程,代表和集中体现了延安精神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和发展。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校风等校园文化无不蕴涵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折射着延安精神的时代光辉。从老院长徐特立提出的“教育中心论”、“群众本位论”和“创造教育观”的教育科学思想体系,以及“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发展到现任党委书记焦文俊、校长匡镜明和班子成员形成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学校诸项改革的核心,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办学思想,牢固树立的“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方针,以及积极倡导的“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学校建设中的重塑和发展。

    在延安精神的滋养和激励下,我校近年来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教育重点,重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由党亲手创办,格外高度地重视党建工作,把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位置,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使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在学校始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保证了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学校党委2001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1997年、2005年学校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正是学校扎实而强有力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培养的人才品德修养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截止2006年6月,学校本科生党员比例达17%,研究生党员比例达55%;仅“十五”期间,就有各类毕业生5000余人投身国防系统建功立业;2006年又有1000余名毕业生到国防系统就业,超额完成国防任务24%,近1300名各类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在育人中强化“红”的同时,学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机制,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专”的水平。学校继承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根据形势需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优良传统,坚持把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切入和根本途径。通过适时调整培养计划,突出了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加快培养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根据发展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大力推动学校与社会的产学研合作,积极为我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些举措保证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和提高。通过毕业生质量调查、有关考试以及各种竞赛、科技成果的统计,表明学生实际知识能力结构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基本理论,特别是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中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发明专利和创造性成果。比如,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竞赛成绩居北京市各参赛院校之首;2002年,学校研究生小组在日本举行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中获得世界第二名的好成绩;2003年,博士生程雪岷作为中国首位获奖者荣获该年度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奖学金,等等。

    可以说,延安精神已渗透在学校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深入人心。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这一办学特色和文化财富,在2004年召开的第12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以延安精神和军工文化为特色,以爱国、创新、学术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使延安精神和军工文化成为师生员工不断进取的动力。2005年以来,加强了对学校“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的研究和落实工作。相信,在党委领导下,在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努力下,学校必将进一步发扬延安精神,开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和谐新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使学校成为为党和国家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