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山感受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发布日期:2009-07-18 阅读次数:
——校研究生会2009年昆山实践团奔赴工作岗位开展实践
撰稿:李璐 摄影:马巧丽 编辑:张巍
为了让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改革开放成就的了解和认识,给他们搭建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校团委、校研究生会已连续三年组织博士生、硕士生到全国的百强县昆山进行暑期社会实践。7月9日下午,第三届“昆山实践团发团仪式”在校研究生会会议室举行。校团委宣传调研部长、校研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巍老师、校研工委副书记赵梓君、校研究生会主席尚松田参加了发团仪式。
发团仪式上,校团委张巍老师重点强调了此行的安全问题,向每位同学认真讲解了实践团的安全规则,并与每位成员签署了安全承诺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昆山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创造了独特的昆山模式。今年我校的3名博士、7名硕士于9日出发赴江苏省昆山市进行为期三周的实习与调研。他们将深入企事业单位之中,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并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完成涉及昆山经济模式亮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毕业生创业,金融危机与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的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7月11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昆山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入住的昆山大唐宾馆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研讨会。会议由校研工委副书记赵梓君主持,实践团成员就初至昆山的见闻与想法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初到全国百强县、上海的后花园的昆山,实践团的成员就被这里浓厚的现代化和商业气息所吸引。在历时1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从城市绿化、气候饮食、旅游文化、昆山建筑风格、昆山城市规划、来往交通、城市产业、经济模式与人民生活等不同方面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会议最后,校研工委副书记赵梓君同学就实践团成员的发言作了总结,他从交通、产业、人员素质、城市建设等四个方面归纳了昆山的成功经同时他也认为,面对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的问题,昆山也面临着经济模式的转型,由传统的加工代工向技术型的转变。赵梓君同学最后强调社会实践最根本的需要学习,学习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而在接下来为期三周的实践期中实践团成员将全面开展社会调研,更加深入的了解昆山以及昆山的企业。
实践团成员在昆山人才资源市场进行调研
7月13日,昆山市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昆山实践团的成员们正式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来自车辆工程的硕士张华、交通运输专业的硕士陈聪和樊小烁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昆山的一家中外合资的机械设备公司,公司是全国220个卡特代理商之一,主要负责销售贸易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对公司的工作环境十分的满意,正在尽快适应和熟悉自己的工作。张华说:“第一天工作,负责接待的人都比较热情,将公司与昆山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作环境比较好,而且比较正规,公司对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视。”陈聪和樊小烁表示:“一定会尽可能多的熟悉工作流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应用化学专业的在读博士李清霞来到了昆山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参加暑期实践。公司主要项目是作物保护,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等的生产研究,李清霞目前正在接受安全培训,然后将根据专业进行安排。“第一天的工作十分的辛苦,早上一直在开会中午都没有休息。”她早上6点起床,晚上6点才回到住处,尽管辛苦,但是她依然将“尽己所能圆满的完成任务”当做自己此次实践的基本要求。
左迪是来自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此次在一家芯片公司实习,她第一天的工作从看工作人员画芯片图开始,慢慢熟悉自己的工作,熟悉公司的运营。仿生技术的葛立则来到了昆山一家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研究所的工作与她在学校的实验室的科研有许多相似之处,她熟悉起来较为迅速。两位女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实习岗位上“多学到一些东西,对以后找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来自动力机械专业的张锐在一家发动机的配套厂商去实习,上岗的第一天他便走进生产一线参观,了解一线工人的工作情况,并询问工人一些技术上以及生活上的相关问题。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在这里的学习,对加工部分和铸造部分的工作都能够加深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团成员在第一天上班都收获颇丰,这是他们走进企业进行实践的一次锻炼,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尝试。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增进对了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了解。
作为高校与昆山的双赢的项目,昆山实践团一方面吸引高学历人才前来昆山调研、参观,从而鼓励其投资、创业并能够利用所学为昆山当地提出意见、建议以及相关技术,从而促进昆山的改革及发展。另一方面实践团成员可以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了解和应对当前社会,弥补在校期间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也可以锻炼学生自身与社会的交往,有助于团员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