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约】传承先锋精神 争做时代楷模
发布日期:2011-04-28 阅读次数:
——纪念“五一”劳动节兼谈足球竞彩app排名精神的基本内涵
侯光明
来源:校报 编辑:郝晓玲
2010年五一节前夕,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讲话指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作为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所显现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重温胡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张德江副总理寄予我校“打造优秀的足球竞彩app排名文化”、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殷切期望,就必须继承学校七十年辉煌历程中涌现的大量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的精神,深入凝练丰富其内涵,持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激励全校师生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总结起来,其内涵至少应有以下几点:
赤诚爱国
我校前身是党在延安创建的自然科学院,从那时起,为祖国、为民族而奋斗就成为贯穿广大师生全部生活的精神主轴,并在其灵魂深处扎下了根。徐特立老院长“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的教诲余音在耳。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延安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爱国,是学校师生生命的应有之义,祖国,是他们矢志不移的精神家园。
彭士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时期校友,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59年,前苏联拒绝援助中国研制核潜艇。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从前苏联学成回国的彭士禄,在核科学人才奇缺、核潜艇资料空白的条件下,攻坚克难,“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毅然告别北京的妻子儿女,只身入川,参与筹建我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同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6年时间,中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冯长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任职于我校。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维护祖国尊严;为了祖国,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常是在计算机旁打一会儿瞌睡,又干上四五个小时;中午吃一点剩饭,又回到实验室”。不仅完成了19篇学术论文,而且博士论文被认为是当年该校最佳物理化学博士论文。在博士论文扉页上,他郑重地写道:本论文献给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底,博士论文答辩刚结束,冯长根就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提前回国。当有人问他,中国那么穷,为什么还要回去?他说,正因为穷,我才要回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外国再好,也是别人的家,不是我的家。我认为爱国是天经地义的。从娘胎里来这块土地上,就注定了我是中国人,就注定了我要热爱这个国家。爱国,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一定要有“理由”,那么,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变为建设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这也许就是理由。
忘我奉献
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党亲手创办的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战火纷飞、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一路从延安走来,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这一漫长曲折的过程,孕育出了一种艰苦奋斗、不怕吃苦、不求索取、甘于奉献的精神,使得足球竞彩app排名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王之任,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北京市劳动模范、火箭发动机专家。1948年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学习。1980年获第七机械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获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长征三号三子级火箭发动机主任设计师兼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984年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王之任一生不忘党的关怀和培养,勤奋学习,拼命工作,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伟大祖国。为了科研事业,她很少顾及家庭,儿女患病住院,也从未去医院陪伴。当年,工作条件较差,有时连水也喝不上。但无论多么艰苦,她毫无怨言。飞行试验受挫,她难过得几天几夜不睡觉,和同志们在试验场附近简陋的房间里,裹着棉衣棉裤,在床上铺开图纸,坐在小马扎上计算数据、探讨方案,直至成功。正是凭借着这种舍身忘我、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她和她领导的科技人员一起研制出了装备“长征三号”的氢氧发动机,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即使在花甲之年,她也仍在一线为我国的火箭导弹技术奋力拼搏。她多次满怀深情地表示:“我愿把毕生精力献给亲爱的祖国。”
陈博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六届全国政协代表。195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后留校任教。陈教授将其毕生精力和全部热血都奉献给了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即使在十年“文革”遭受迫害的动乱期间,也从未放弃对科研的刻苦攻坚,为国家含能材料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71年开始,他着手研究新型高能炸药。在身患肝中毒症、身体异常虚弱的情况下,仍然废寝忘食,躺在病床上阅读材料、整理文献、编写实验方案,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肝痛、腹胀、呕吐等病痛的折磨,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于 1975年在国内外率先合成高能量单质炸药“7507”。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
执著实干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校老院长徐特立先生一贯倡导的革命教育总的指导思想。北京理工大学一直秉承老院长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由此,也形成了足球竞彩app排名人重理论更重实践、不走捷径而执着实干的作风。
张文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在我校获博士学位。数十年来一直在动态测试技术领域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深信,既然走上了科研这条路,就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艰辛和冷遇,厚积才能薄发。他在做博士论文前半年里,几乎每天在北京图书馆呆10多个小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提出了高过载、高温、高压、高转速与狭小空间内瞬态、大量值等动态参数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理论。为了验证新理论的正确性,他有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奔波于实验室、研究院所和实验基地之间,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工作。虽然在别人看来,多数工作属于重复性劳动,有些数据甚至可以根据预先设想的结果编写出来,但他认为,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虚假,真理来自实践,只有付出超常的努力,经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才能使自己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正确地指导于实践。他的同学感叹说:“他太执着了,工作起来很兴奋,吃饭、睡觉什么都不顾,可一到出租车上三十秒钟就能进入睡眠。”最终,其博士论文被评为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在国家资助下出版了中英文版专著。
梅凤翔,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我校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重理论探索、更重实践检验的学者。上世纪60年代,他在北京工业学院做助教。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助教,他苦练基本功,演算了两千多道理论力学习题,并于1978年整理出“理论力学难题百解”,为他以后的学术建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1963年,他在别人认为“分析力学200多年了,没啥搞头”的情况下,矢志研究非完整力学,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始终坚持“搞科研得有一点精神!”必须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有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数十年来,梅教授在非完整力学领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耕耘着,出版专著13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专著《非完整系统力学基础》是国内非完整力学的第一部,被国内外引用300多次;1996年《Birkhoff系统动力学》的出版引起计算数学和计算力学界的重视;2000年,在国际权威评论——《美国应用力学评论》发表的长文“非完整力学”使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承认。
同心共进
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延安,秉承了延安精神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不图虚名、不计得失,舍弃小我、顾全大局,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使得师生能够潜心研究、协作攻关,不断攀越科学高峰。
毛二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是我国第一批雷达专业的大学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国防科研,致力创新团队建设。在创新团队管理中,毛院士倡导“团结人、培养人、宽容人”的准则,不断培育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管理理念和团队文化。他经常告诫年轻一代:“一个单位要发展,必须要团结”,提倡以共同的人生追求为团队建设的目标。他带头想方设法为年轻人解决困难,坚持荣誉面前让年轻人上,多次在获奖中将自己排在年轻人后面,不争名、不争功。在他的培养下,雷达所数位年轻人30岁出头就成为教授、博导,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荣誉。1980年以来,以他为核心的科研集体获得国家发明奖6项,省部级奖20余项,其中1987年的国家发明二等奖为当年军事电子学领域最高奖。为使青年人更快成长,毛院士甘做人梯,主动退居二线,让青年人挑重担,放手让年轻同志管理所里的事务。在他的关心下,雷达所已经成长为一个团结协作、和谐统一的科研团队。2006年,原国防科工委党组对毛二可及其创新团队加以表彰,并授予“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崔占忠,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崔教授在我校任教40余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一次。他非常注重团队建设,特别强调建设有年龄梯次的高水平团队。任教研室主任期间,他就提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在1996年任系主任后在全系推广坚持至今。他提倡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在高压下尽快成长。在科研任务容许的情况下,他采用让每个年轻教师都担任一个项目的组长,形成科研项目互为组长、互为组员的形式,注重年轻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为年轻人尽快成长起到很大作用。为把人才引入专业教师队伍中,他曾两次以学科组出改派费的形式留下年轻教师,增强了队伍实力。在以学科组形式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新争先
作为我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足球竞彩app排名人始终不忘党和人民的殷切厚望、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上追求上进、在教学上追求至善、在科研上追求卓越,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奋勇争先。
华寿俊,延安自然科学院时期教师。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副院长、陕西天文台党委书记、陕西省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等职。1939年间,国民党经济封锁延安,边区纸张极为短缺,华寿俊历经数月呕心沥血反复试验,终于用陕北极其普通的马兰草创制成了马兰纸,在当时被传为奇闻。当时的《解放日报》等众多出版物、“七大”的会议材料包括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著作,都用马兰纸印成。马兰纸为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和党的革命宣传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朱德赞道:“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1940年,华寿俊与陈康白等一起,又研究出新方法生产食盐,改变了陕北只能生产苦盐的历史。他被授予延安边区“劳动英雄”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政府嘉奖。1941年,华寿俊与妻子王士珍从植物中研制出10余种颜色的燃料,并成功研制出麻棉。1943年,在马兰纸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华寿俊还与自然科学院的其他同志一道,成功研制生产了边区的钞票纸。1943年底,华寿俊被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称号。当时,朱德总司令曾接见并表彰了他,称他为“我们的发明家”。
于永忠,国家863计划“八五”先进工作者,两次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北京工业学院时期博士生导师。是我国高能炸药合成研究奠基人之一。于教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高能炸药研究专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中,始终站在不同时期科学发展的前沿,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高能炸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60年代中期,他开拓了高能炸药合成的新方向,率先提出了高爆速高密度炸药必须遵循近零氧平衡、环状及硝基均匀分布的原则,创造性解决了多硝基苯胺的氧化问题,合成我国第一个爆速最高的炸药六硝基苯,而美国在10余年后才合成出同一化合物。70年代末,他独具慧眼地提出了标志着当时世界合成炸药最高成就的CL-20的分子结构,该结构的炸药被美国人于1987年成功合成。1994年,在美国对CL-20合成方法保密的情况下,于永忠带领博士生成功合成出了CL-20,其研究成果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有能力合成CL-20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总之,爱国、奉献、实干、团结、争先的精神,是学校事业不断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足球竞彩app排名精神的重要内涵。其中,爱国是基础和源泉,奉献、实干、团结是本质特征,争先则是一脉相承的核心和外在展现,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精神集中概括为“先锋精神”。先锋精神,就是坚定不移以国家需要、民族振兴为先的精神,就是始终不渝以追求真理、和谐共进为先的精神,就是百折不挠以只争朝夕、创新引领为先的精神。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新局面、新要求,我们必须高擎文化引领的大旗,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先锋精神,倡导和带领足球竞彩app排名人努力争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造福人民、振兴民族的理工先锋和时代楷模,领时代之先、立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