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学习光亚先生宝贵精神 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侯光明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报

 

  2011年2月26日,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朱光亚先生溘然长逝。

  朱光亚先生将毕生精力和热血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并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婉拒了国内多所名校的邀请,从1995年起担任北京理工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长期以来,光亚先生对学校的发展和归属等影响学校长远大计问题十分关心并付诸了大量心血。他曾多次来学校参加每年组织一次的院士联谊会,与学校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杰出人才交流学术,共话发展;他在百忙之中参加了历次校董事会会议,为学校长远发展勾画蓝图,建言献策;他还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工作会、国际学术会议,并曾具体指导过学校应用物理系等学科发展,为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他曾悉心指导过学校一批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使得学校一些青年科研骨干快速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他在与学校领导和青年教师交流中曾多次谈到,北京理工大学是诞生于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是共和国国防科技大学的长子,理应成为国防科技和理工科教育的先锋、前导和旗帜。作为理工大学的师生和校友,有义务有责任、更有能力建设好理工大学。

  先生虽去,风范永存。光亚先生一生孜孜于国防事业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格,给我们留下了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国奉献、舍身忘我的精神。朱先生1945年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次年9月经吴大猷教授推荐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在新中国的召唤下,1950年2月朱光亚取道香港回国。途中,他与同时回国的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在他看来,“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正是带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朱光亚回国后将全部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献给了他无限钟爱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朱光亚作为主要领导者之一,亲自组织参与了“两弹”研制成功的全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勇肩重任、敢于担当的精神。1952年春,朱光亚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的翻译之一,参与了朝鲜停战谈判。朝鲜战场上残酷的战争场面、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美国的核威胁和恐吓,使朱光亚深深认识到,年轻的共和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外侮,就必须拥有自己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在他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年仅35岁的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肩负起中国核武器研制总指挥的重任。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顺利完成原子弹研制的“三级跳”计划,快速实现了原子弹的武器化。

  严谨求实、踏实肯干的精神。朱光亚,这位81岁才从科研岗位上正式退休的科学大师,一直信守着“三老、四严”的格言,即“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严肃、严格、严谨、严密”,并用自己的一生秉持、践行着这些信念。他一丝不苟,亲自参加指导了核武器研制任务的分解,设立课题并制订重要攻关课题的实施方案等,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出任中子点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彭桓武等一起指导关键技术的攻关。他身体力行,亲自撰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被誉为“纲领性”文件,对中央正确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已是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的朱光亚又亲自组织制定了加速突破氢弹技术的科研大纲,组织起草了《关于突破氢弹技术关键问题上的工作安排》,对必须重点解决的理论方案和热核材料制备两个关键问题,尤其是氢弹原理的突破,作了统筹安排部署。

  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朱光亚先生作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不仅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试验和研制,还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工程院”的筹建等一系列的艰苦工作。作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领军人物,他从未在困难面前低过头,始终不渝致力于国防科研事业。他曾说过,祖国的国防事业和先进科研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更是抄不来、等不来的,而一定是要靠我们矢志不渝、刻苦攻坚做出来的。先生的一生功勋卓著,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重视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作为科技领域的前辈,朱先生非常重视科研创新和科研过程中的团结协作。他曾多次到我校青年教师的实验室视察指导工作,如他在九十年代到学校绿色能源实验室进行指导,对环境材料、绿色能源的开发和产业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正是在他的直接指导下,该实验室后来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以实际行动和广博智慧悉心指导并推动学校新型交叉学科发展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他曾指出,要开发先进的武器装备就一定得培养出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骨干人才。这种人才一定要思想敏锐、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团结协作、扎实肯干。他还指出,要想多出原创性科研成果,一定要注重培养精诚团结的科研团队,发挥集体智力优势,提高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国防科技战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勇挑军工重担,献身国防事业。

  北京理工大学刚刚走过7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学校建校七十周年之时,我们不曾忘记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学校建校之初倾注的大量心血,不曾忘记有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等科学大师对学校发展建设给予的热心帮助。至今,我们还清晰记得朱光亚先生于1995年学校55周年校庆期间来校祝贺,并题词“弘扬延安精神 培育优秀人才”,并于2000年60周年校庆期间再次为学校欣然题词“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朱光亚以及像他一样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理工大学发展建设的学术先师,他们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和对师生的谆谆教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足球竞彩app排名人为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功立业,蔚然前行。

   我们相信,只要激情进取、奋发有为,就不会辜负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只要万众一心、再铸辉煌,就能擎起共和国国防事业的脊梁。让我们以先生为楷模,传承和发扬他严谨治学、执著追求、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和崇高品质,不断铸造国防科技事业新的辉煌,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