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北京理工大学学子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湘西精准扶贫
发布日期:2018-08-07 供稿: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吴楠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
原文标题:北京理工大学学子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湘西精准扶贫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1808/201808071049337598.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近日,一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暑期实践团来到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第一线,了解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里,他们分别前往吉首市司马村、花垣县十八洞村、花垣县金龙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采访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办李卫国主任,了解州内的相关扶贫政策。
体验助观察,实践获真知。贫困村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给实践团员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司马村的老爷爷身患重病家境困难,但在国家和自治州“一对一帮扶”精准扶贫政策下,日常生活得到了保障;花垣县十八洞村,整洁的道路、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洋溢笑容的村民让同学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新农村;悬崖上的金龙村寨,淳朴的民风、旖旎自然的旅游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此外,实践团还前往当地猕猴桃园和苹果桃园进行实地考察。
近年来,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和“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指示下,花垣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精准”二字上下苦工、下硬功,找准病因病根,遵照“因地制宜”的精神,提出了“跳出村镇建设村镇”的产业扶贫新理念,将村民手中闲置的土地集中管理,将土地资源变成项目资产,结合电子商务发展了新型农产品产业,为贫困村镇建立了长远致富的产业。同时,又邀请国内农业种植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提供相关技术支撑。在多种政策的帮扶下,当地的猕猴桃、苹果桃等长势喜人,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品牌,正在逐步打开全国市场。村民完全脱贫、长久致富的目标逐步实现。
实践团还就精准扶贫的具体任务、给贫困人口带来的改变以及州内脱贫工作开展等问题,采访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办主任李卫国。李主任详细介绍了湘西州的扶贫开发情况,下一步精准扶贫的部署,并重点介绍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经验。2019年,全州的七个贫困县,余下的25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到了2020年,这些群众要跟全国一起同步脱贫进入小康社会,不能有一个掉队。谈及十八洞村,李主任对其脱贫的方式成效进行了高度赞扬。同时他也说道,“十八洞村的脱贫不是唯一的、不是特例,十八洞村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目前越来越多的贫困村也开始采用十八洞村的扶贫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李主任还介绍了几个其他贫困村脱贫的实例供同学们借鉴思考。通过李主任深入浅出的讲解,实践团对精准扶贫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在走访过程中,湘西自治州的的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的变化,特别是干部群众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面貌让他们感触颇深。“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贫困真实状况以及落实惠民政策的力度,还有农村的显著变化,更看到了湘西各级扶贫工作人员的辛勤和努力。”实践团成员朱集介绍说,“我们相信这种精神也将会激励着我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回报社会。”“通过大学生这种体验式观察,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也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认知。”随行带队教师贺小琴阐释了此次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这支实践团展现了青年对国家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对群众的关怀。这支大学生实践团,就是青年服务国家的一处缩影。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相信会有更多的新时代青年投入到脱贫攻坚中,以一腔家国情怀,担起国家复兴的大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