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络微信公众平台】足球竞彩app排名:数字迎新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17-02-08 供稿:中国教育网络微信公众平台 编辑:杨晶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
原文标题:足球竞彩app排名:数字迎新的前世今生
2008年到2016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迎新”系统的改进中,我们可以看见全国大部分高校在此方面的缩影。
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开始了数字校园工程的建设,整个项目中除了一堆存储服务器之类的硬件以外,还有几个软件系统,“数字迎新”就是其中一个。
大概是在2009年,数字迎新系统“上线”了。那时的“数字迎新”就是在迎新现场摆个桌子,放台电脑,要求学生报到的时候一定要到这个桌子签到,系统就会记录下学生已经来了。但因为没什么实际用处,很多学生不会来,所以系统里面的数字是多少,也根本不会有人关心。
后面的几年,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重做了两遍系统,签到的桌子从一张变成了很多张,也要求学院一定要在系统中确认学生是否已经报到。但由于迎新现场的“工作人员”多是大二的学生,再加上每一年迎新现场的网络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数字迎新系统里的数字,从来就没有准确过。学校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并不依赖这一系统做准确的统计工作。
可以说,在那些年,“数字迎新”就是一个死系统,每年九月“复活”,然后又乖乖回去“休眠”了。
涅槃
在2014年,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由学校办公室牵头加快信息化建设。而这一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把“数字迎新”的工作做好。在当时,已经有很多高校发现了那种现场“数字迎新”系统的问题,并且进行了改进,在经过对北京兄弟高校的一番调研后,工作小组确立“网上预报到”为主的新的“数字迎新”模式,并开始准备新的迎新网站和“网上预报到”系统。
新的“数字迎新”的核心思想,就是把迎新工作从新生报到的当天,提前到暑假期间。通过迎新网,发布那些新生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事情,同时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介绍给新生,让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网上预报到”系统则大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学生个人相关信息的发布,譬如学号、班级、住宿、同班同学的信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信息等等;二是学生全面信息的采集;三是整合一些重要系统譬如网上缴费等。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正是因为新的“数字迎新”工作的开展,才促进了学校在迎新期间的管理工作方式的变革,有这么几个方面。
信息处理更快捷
在2014年之前,迎新前最令人头疼的不是系统好坏,而是拿不到系统运转所需要的数据。
排学号,曾经是一件非常消耗时间的事情:招办把信息给到教务处,教务处把数据分给学院,学院分给辅导员,辅导员排好以后再一层层上传;然后,还要仔细审核一遍,说不定哪个辅导员把数据弄错了;最后,教务处再仔细地把数据导入教务系统。等这些工作都做完了,距离新生到校报到估计也就两三天了。
数字迎新工作最先探讨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能够尽早向新生开放“网上预报到”系统,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招办加班加点尽早把所有新生数据梳理完毕,另外一方面也要改进数据处理流程,减少管理方式不合理导致的无谓消耗时间。为了实现这一点,由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专人负责对招办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数字迎新系统中专门设计的数据预处理流程,一步步快速推进。从招办提供数据,到预分班信息给到辅导员,再到最后生成学号,整个过程基本控制在三天以内。有了学号,就有了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信息采集更加完整
在2014年前,新生入学后,教务和学工等部门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采集的,采集到的信息会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但那些信息多数都以纸质版本呈现,辅导员们如果拿不到,也还要重新去采集。通过数字迎新的“网上预报到”环节,学生直接一次性把所有需要采集的信息全部填报给学校,各学院的辅导员对信息的质量进行把控,同时各个需要使用数据的部门,都可以直接从系统中查询、下载相关的数据。
同时,工作小组也规定了各个业务部门在新生入学后不得随意再次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减少了对学生的无谓干扰。
信息发布更加及时
在过去,新生只有在到达学校以后,才能知道自己住在哪个宿舍,因此所有新生到校后需要提着行李到广场的各专业迎新点领取材料,查询自己的住宿位置,于是迎新的广场人满为患。这就是典型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问题。
学校通过迎新网和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了住宿信息,每个学生都可以查询到,于是就可以让新生到校后直接去宿舍办理入住,把行李放下基本安顿好再到广场的迎新点报到领取材料。
一个小小的顺序转换,既让学校给学生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又缓解了迎新广场拥挤的人流,一举两得。
一卡通统一发放,最大的隐忧在于人流集中时会不会拥堵。经过一次实际迎新工作的检验,这是一个通过精心设计和准备可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改进
2014年所确立的“数字迎新”的管理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顺畅。而“数字迎新”系统和迎新工作,也在不断地改进中。
1.电子身份的发放
从2016年开始,学生“网上预报到”的过程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就是在“网上预报到”前首先注册自己的“统一身份认证”账号。
这项工作,是配合信息办建设“注册中心”的工作而进行的。注册中心的核心工作,就是要管理好人员的电子身份,而电子身份的安全发放就是其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过去学校的信息系统都习惯于发设置默认密码,简单点的123456,复杂点的用生日或身份证号。但在个人信息泄露时有发生的今天,用这些方式发放电子身份是非常不负责的做法。但学生的电子身份发放又和互联网上注册一个账号不完全相同,每一个电子身份必须能够和学校学籍信息一一对应,因此就有了“统一身份认证”的注册过程。
通过将这个环节前置,同时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数字迎新”系统作为学校的一个信息系统,它也是应该用“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的。
2.校园卡统一发放
校园卡统一发放,是学校成立“学生事务中心”以来对迎新现场环节管理改进的一次尝试,比起校园卡由各学院分别发放而言,统一发放有不少好处:
省去学院装袋区分的麻烦:没有了校园卡,在一个专业每个学生领到的材料是完全一样的,减少了材料装袋的内容,也省去了发放环节需要区分的麻烦;
准确统计到校人数:过去迎新现场无法准确统计报到人数和未报到人数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一方面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肯定能熟练使用系统,另一方面,最后数数剩了几张卡也能瞬间知道还差几个人;减少对电脑和网络的依赖:校园卡发放的环节将成为现场报到的确认环节,各个学院不再需要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确认,这样也就解决了现场几十台电脑和它们的连网问题。
信息化的管理,讲究的是简单顺畅,并非电脑越多就越先进。一卡通统一发放,最大的隐忧在于人流集中时会不会拥堵。经过一次实际迎新工作的检验,这是一个通过精心设计和准备可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3.微信客服和官方QQ群
送孩子来北京上学,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儿。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关于档案、户口迁移、助学贷款等等各个方面,每个新生家庭可能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疑问。虽然迎新网已经对绝大多数问题进行了解答,但也拦不住新生和家长们打爆每一个能找到的学校办公电话。
2016年开始,学校宣传部利用“i北理”微信订阅号的客服功能和官方新生QQ群,志愿者可以在家或者任何能够上网的地方,安排值班对新生提供咨询服务。志愿者有管理团队,对问题进行汇总分享,并对志愿者提供信息支持与指导,提升回答成效,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指导老师及时与迎新领导小组或相关部门、学院形成直接沟通,将最准确的回复及时转发给咨询者,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支百人志愿者团队,以移动互联网为信息枢纽,不仅及时解决了新生的问题,也及时将学校工作中的不足反映给各个部门,以便及时改进。
“数字迎新”工作切实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一个过程也充分说明了“管理信息化”这一工作的建设核心并非单单系统本身,而是如何全校一盘棋,提高数据质量、重塑管理流程。
(作者单位为北京理工大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