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新华网 人民网】足球竞彩app排名发布2015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15-01-19 供稿:科技日报 新华网 人民网 编辑:新闻中心 赵琳 阅读次数:
原文标题:2015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5-01/14/content_289833.htm?div=-1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5-01/13/c_127381922.htm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116/c1007-26400613.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5-01/13/c_127381922.htm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116/c1007-26400613.html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怡)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举行2015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对外发布《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能源展望》《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收益展望》等四份研究报告。
对于油价问题,《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的主要执笔人赵鲁涛副教授认为2015年布伦特原油(Brent)与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将低位运行,下半年或出现企稳反弹,全年油价波动幅度小于2014年。预计布伦特原油均价为50—65美元/桶,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均价为45—60美元/桶。赵鲁涛说:“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有利于推进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为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能源展望》报告中,主要执笔人、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华教授认为,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乐观,中国可以与其他进口国一样、以大体相同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要的能源。但是未来五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有所减缓,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产量增速将明显减缓。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压力明显减轻,实现2020年48亿吨标准煤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增大。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有利于先进能源技术发展和推广。
另外两份报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和《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收益展望》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碳排放交易潜在收益等问题进行了预测。
该系列报告是由魏一鸣教授及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每年初对外发布一次。
新华能源1月13日电(朱军平)“新常态”下,国内能源市场的机会或许已经到来。
从国内光伏产业再受追捧到核电领域自主创新走出国门,从中俄签署世纪大单到“税价同调”短平快落地,正行进在改革大道上的能源行业整体趋好。
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2015年度“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据了解,该系列报告是由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魏一鸣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每年初对外发布一次。
与会专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华对新华能源表示,在经济“新常态”条件和向好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有利于先进能源技术发展和推广。
先进能源技术迎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能源展望》的主要执笔人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华教授称,未来我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乐观;中国还是全球能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内生性因素;中国可以与其他进口国一样、以大体相同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要的能源。未来五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有所减缓(年均约1.5%),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产量增速将明显减缓。
其称,在经济“新常态”条件和向好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压力明显减轻,实现2020年48亿吨标准煤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增大;油价下跌为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有利于先进能源技术发展和推广。
廖华认为,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经济增长质量是否会显著好转,目前还很难给出明确的回答。在熨平短期经济波动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两个方面要做到平衡比较困难。出于风险担忧和谨慎原则,未来较大规模的投资导向型刺激政策仍有可能推出,导致钢铁、建材、有色等能源密集型产品产量居高不下甚至继续快速增长;如何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目前还没有看到很清晰思路和系统方案,但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进行地区和行业层层分解的工作思路还存在。
油价波动幅度或减弱
《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的主要执笔人赵鲁涛副教授表示,2015年国际原油市场形势主要为: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石油需求增速持续减弱;伴随页岩油革命和OPEC稳产,全球原油供给格局改变或成常态;世界原油商业库存持续高位阻碍油价回升;美元走强助推油价下行;金融监管强化减弱了投机因素对油价波动的影响;原油市场预期由看多逐渐转为看空;地缘政治风险或加剧油价波动。
对此,赵鲁涛副教授认为,受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基本面因素的主要作用,在产量相对过剩情况下,2015年油价上半年依旧延续下跌趋势,国际原油价格还将在低位震荡,下半年或出现企稳反弹,全年油价波动幅度小于2014年。预计Brent原油均价为50-65美元/桶,WTI原油均价为45-60美元/桶。
新能源汽车认可度待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的主要执笔人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唐葆君教授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以下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培育期,消费者认可度不高;政府补贴额度大,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运维机制不明确,充换电设施建设缓慢;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技术与发达国家以及传统燃油汽车有着较大差距。
对于上述问题,唐葆君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协调电网企业、车企、油企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以建立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机制;加大科研院所、高校、汽车企业协同研发的力度,突破关键技术难题,逐步提高电池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并降低成本,以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实现补贴来源的多元化。
发力碳市场
《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收益展望》的主要执笔人王科副教授认为:2014年,随着湖北、重庆两个市场的开市,以及国家碳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中国碳市场发展加速推进,七个试点市场得以全部启动,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国碳市场设计框架也逐渐清晰;采用“十一五”时期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在全国建立以省为交易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理论上可以实现相当可观的潜在收益(约8.5万亿元),进一步释放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约10亿吨CO2),并带来碳强度的额外下降(约25%),该结果为进一步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并在未来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提供了一定理论和实证支撑。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马丽)“2004年后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似乎与媒体有关。”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教授、“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课题组”组长胡瑞法今天在京发表了“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安全:科学研究进展与网络观点溯源”的研究报告。这是学术界首次从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角度对转基因话题做公开研究报告。
据了解,该课题检索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SCI)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的全部9333篇论文,对所有得出“不安全”、“有风险”结论的论文进行追踪,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百度指数”等关键词搜索工具,追溯国内有关转基因“不安全”的网络流行观点的出处,甚至分析了记者的专业背景。
胡瑞法回顾说,中国曾是国际上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曾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但这一地位在2004年被巴西超越,2006年被印度超越,及至2013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不到印度的37%。
与此同时,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总数快速增长,1996年至2011年期间年均增长29.3%,其中发展中国家年增47.9%。“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新技术如此快速增长。”胡瑞法说。
“2004年后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似乎与媒体有关。”胡瑞法提出。他认为,某周刊在当年底报道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认证一事,“不仅‘成功’地阻挡了上述两个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同时也使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逐渐成为更广大的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
报告认为,部分非专业人士的所谓“科学”发现,与事实及专业理论相悖,“部分观点完全是杜撰的谣言,也有一些隔行学者的观点则是在明显地误导广大公众”。“这些谣言长时间在社会上传播,未能得到应有的肃清,使转基因生物安全陷入了无谓的非科学争论的陷阱。”
“在现有科技水平已证明是安全和有定论的条件下,再激烈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更是违背科学的,它只能助长谣言的流行,从而误导广大消费者并进而影响到政府的科学决策,使国家丧失抢占生物技术研发国际制高点的机会。”
此前,多位转基因研究专家对转基因技术被“妖魔化”的舆论环境表示不解和困惑,农业部和相关领域转基因近年来亦积极加大对社会科普力度。
国家“973”计划“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彭于发评价这项研究“很有新意”。
据了解,该课题检索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SCI)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的全部9333篇论文,对所有得出“不安全”、“有风险”结论的论文进行追踪,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百度指数”等关键词搜索工具,追溯国内有关转基因“不安全”的网络流行观点的出处,甚至分析了记者的专业背景。
胡瑞法回顾说,中国曾是国际上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曾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但这一地位在2004年被巴西超越,2006年被印度超越,及至2013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不到印度的37%。
与此同时,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总数快速增长,1996年至2011年期间年均增长29.3%,其中发展中国家年增47.9%。“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新技术如此快速增长。”胡瑞法说。
“2004年后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缓慢的原因似乎与媒体有关。”胡瑞法提出。他认为,某周刊在当年底报道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认证一事,“不仅‘成功’地阻挡了上述两个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同时也使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逐渐成为更广大的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
报告认为,部分非专业人士的所谓“科学”发现,与事实及专业理论相悖,“部分观点完全是杜撰的谣言,也有一些隔行学者的观点则是在明显地误导广大公众”。“这些谣言长时间在社会上传播,未能得到应有的肃清,使转基因生物安全陷入了无谓的非科学争论的陷阱。”
“在现有科技水平已证明是安全和有定论的条件下,再激烈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更是违背科学的,它只能助长谣言的流行,从而误导广大消费者并进而影响到政府的科学决策,使国家丧失抢占生物技术研发国际制高点的机会。”
此前,多位转基因研究专家对转基因技术被“妖魔化”的舆论环境表示不解和困惑,农业部和相关领域转基因近年来亦积极加大对社会科普力度。
国家“973”计划“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彭于发评价这项研究“很有新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