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app排名

1949,足球竞彩app排名的新中国初记忆


1949年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毛泽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洪亮声音,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礼炮鸣响,如春雷激荡。

  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开国大典,喜悦的人群与旗帜、鲜花汇成了锦秀海洋。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金水桥旁,三百余位身着土布制服的师生,见证伟大时刻,写就北京理工大学的“新中国初记忆”。

1949,我们,参加解放平津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大量新的干部,新的人才。这些干部和人才需要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为了支援战争,发展经济,我们需要强大的工业力量,奠定新的工业基础。”这是1948年10月8日,在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的首个开学典礼上,时任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简称企业部)副部长、被誉为“兵工泰斗”的刘鼎同志,这样介绍学院的办学方针和要求。

  从延安出发,在华北的战火硝烟中,辗转办学三年多的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1948年8月整合力量,成为华北大学工学院(简称华工),学校仍保持办学传统,直接服务于党领导的工业生产和建设工作,由企业部直接领导,和刚刚成立的华北大学仅保持组织联系,校址设在河北井陉。

  开学后仅仅1个月,平津战役爆发,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在战役开始前,中央就开始准备对新解放的城市和地区进行接收,时任华工院长的刘再生即被抽调负责筹备企业部平津接管工作,12月16日,又决定从华工338名学生中抽调150名参加接管工作。

  “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当时参加接管平津的命令是突然下达的,学生们中断了实习等工作,由刘再生院长动员后,直接宣布了参加人员名单,学生们打起背包,当晚就出发到石家庄等候分配。次日清晨,学生们被分为两队后,立即前往天津和北平,除了行李由车辆搬运,全体学生徒步完成了300多公里的长途行军。

  来到天津北平,面对刚刚解放后复杂危险的社会情况,参加接管的华工学生分别在天津胜芳和北平石景山接受了军管会的突击培训,随后就投入到紧张繁重的接管工作中。“制钉厂的技术员没有什么学历,原本是日本侵华时期的一个工头。他长期在这个厂工作,对生产非常熟悉,工人也信服他,还得依靠他把生产抓起来,遇到困难我们反映给上级军管会解决,这样我们就不至于陷入日常的生产事务中,就有精力深入做群众工作,了解情况,宣传和组织群众。”当时参加接管工作的华工学生寇平曾撰文回忆,他之后撰写的关于接管工作报道,还被《天津日报》安排在头版中央突出位置发表。

  天津制钉厂、制冰厂、油墨厂、起士林餐厅……,北平的石景山发电厂、华北钢铁公司及所属石景山钢铁厂、京西三大煤矿、华北水泥公司及所属琉璃河水泥厂、七十兵工厂、第一机械厂……,在一大批平津工矿企业的接管工作中,都活跃着华工学生的身影。

由我校代表华北人民政府接管的原北平中法大学

  1949年5月24日,华北大学工学院又接到公营企业部的命令,组成接收小组,由时任副院长曾毅带队,代表华北人民政府对北平中法大学进行接管。“我的父亲曾在中法大学工作过,我和中法大学的教师们比较熟悉,而我又被抽调成为接管组的成员,所以在入驻接管的前一天,我专门请示了曾毅同志,提前去中法大学看望了这些我父辈的老师们,当他们得知我也是接管组的一员后,都仿佛松了一口气,能够有个熟人代表新政府来接管,沟通交流起来,也会顺畅很多。”已经91岁高龄的我校离休干部匡吉这样回忆当年的经历。

  在时任中法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李麟玉先生的带领下,中法大学师生不仅积极配合接管工作,还热情为华工提供各种支持。1950年9月,按照国家要求,中法大学停办,除数理化三系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外,校本部全体人员也都决定到华大工学院工作,有效的充实了当时华工的办学力量。

  参加平津接管工作,参加解放中国的伟大事业,这不仅给予了华工青年学子肩负时代责任的无上光荣和在历史洪流中宝贵的成长锻炼,更成为学校办学发展历程中的伟大时刻,更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践行。

1949,我们,亲历开国大典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紧张清理中的天安门广场

  1949年7月,华北大学工学院接到了向北平迁移的命令,8月7日,第一批师生开始从河北井陉出发,分批迁移工作到月底全部完成。

  初入北平的华工师生,还没站稳脚跟,就马上投入到一场热火朝天的“战斗”中。1949年9月,开国大典正在紧张筹备,其中清理天安门广场是当务之急。当时,这座保留着明清两代建制的广场,东西两侧的红墙尚未拆除,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垃圾堆得都超过了红墙高度,从东单到南河沿路口的东长安街北侧更是堆起了一条垃圾长龙,环境十分脏差。为清理天安门广场,中央和市委成立了专项指挥部,组织机关团体和学校义务劳动,北平各个大学都积极参与其中,指挥部还制定了检查评比标准,一场劳动竞赛随即展开。

  刚到北平的华北大学工学院更是不甘人后,组织师生加入这火热的行列中。“学生们不知疲倦,衣服被汗水湿透,汗水哗哗的往下流,尤其还下过雨,颇有寒意。秋雨又伴着大风,雨水又把垃圾淋成泥潭,又滑又脏。学生们仍然干劲十足,淋着雨迎着风在泥泞的广场上,跌倒了爬起来,情绪高昂。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干边唱边笑。”当时担任学生会骨干的李宜今在文章中这样回忆了当时干劲朝天的场景。

  虽然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身着土布制服的学生来自哪个学校,但一声哨响,挥锹抡铲,时间一长就分出了高下,华工学生们在劳动中表现突出,干得又多又快又好。最后,经指挥部统计,华工战胜所有单位,获得了劳动竞赛第一名,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名字通过天安门城楼的扩音器响彻广场。

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的华工学生

  1949年的秋天,新中国成立的脚步日益临近,师生们心中对开国大典充满期待,渴望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不久后,这所由党在抗战烽火中创建,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的红色大学,也迎来自己见证胜利的高光时刻。

  “9月底,学校领导介绍了中央开会的一些情况,如政协会议、国旗、国徽、国歌等,并公布我校将参加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同学们听到这个喜讯都无比高兴,还准备了在夜间游行的火把。”足球竞彩app排名离休干部姜文炳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能够全体参加开国大典,得益于华北大学工学院由当时的企业部也就是建国后的中央重工业部直接领导,师生均为中央机关干部编制。因此,参加开国大典的华工师生,便列队于中央机关区域,在长安街北、天安门前近距离的感受毛主席等开国元勋和受阅部队的风采。“我们当时观礼的位置不是在天安门对面的广场上,而是在天安门前,靠东侧的太庙门口,也就是今天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可以说距离天安门城楼非常近。”当时还是22岁青年教师的匡吉这样回忆。

在天安门前静候开国大典的华工学生

  开国大典阅兵结束后,华北大学工学院师生又参加了群众游行,光荣列队从天安门前通过。“我们学校的队伍由天安门东走到西单。在通过天安门时,看见毛主席,我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不断向我们挥手致意,大家都非常的兴奋和高兴。”当时还是华工学生的足球竞彩app排名离休干部姜炳文,回忆起70年前一幕,仍然激动不已。华工师生的游行队伍走到西单向南,从东交民巷到王府井大街,夜幕降临,大家点起事先准备好的火把,照亮大路,一直向北回到学校。

1949,我们,做新中国的新型学校

  1949年9月,初到京城的华北大学工学院,可谓是北平高校“朋友圈”的新成员,与民国时期在国统区建设发展的大学不同,来自解放区,由党创建、历经战火的华工,马上展现出一所由党创建的新型学校与众不同的风范和气质,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早在进北平之前,华工全校都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教育和工作准备,学习了中央相关精神和文件,将进城作为一场考验,明确要树立远大目标,谦虚谨慎,善于学习,保持艰苦奋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传统。进城后,华工学生享受国家供给制,统一穿着灰色或黄色的粗布制服,女生穿着列宁服,头戴八角帽,个个精神抖擞。在穿着西裤、长袍和旗袍的北平大学生中特别显眼,树立了解放区大学生的新形象,在参加高校大型集会和活动时,华工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高昂的革命热情,给北平高等学校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当时,华大工学院的师生出门上街也列队行走,并不坐车,整齐的队列总能引来行人的惊讶羡慕。

  不仅如此,华工学生也将革命的好传统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行动中,展现出全新气象。“当我走到最热闹的东单大街时,惊奇的发现同学们正卷起袖子,挽起裤腿,用铁锹和镐挖沟,平整土地,修马路。对我而言,星期日,大学生修马路,简直是不可思议!”1949年8月刚刚从上海毕业来到华工工作的熊楚才,在之后的回忆文章中写下了自己对华工学生的初印象。更有些华工学生,在街上见到贫苦市民,还会主动送出仅有的钱物。后来,伴随着华北大学工学院影响力逐渐增大,很多学生放弃名牌大学向往“到华工来参加革命”。

  来到北平办学,学校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校舍不足,而且经费和教学实验设备也一时缺乏,但是学校仍然坚持高标准办学,通过借用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教师们日以继夜的工作,集中解决各种困难。

  当时,华工对学生的思想和教学都抓得很紧,学生不仅要开展政治学习、传统教育和形势报告会,学校还给每个班级订阅了一份报纸,每天自习前的读报都是固定的学习环节。在知识学习上,学生们充满热情,早上5点起床跑步、上自习,一天的课程结束,到晚饭后还要自习,到9点半才能睡觉。有一次,学校在钱粮胡同的大教室请清华大学几位著名教授介绍当时的前沿科学技术。讲完课后,清华的教师们对曾毅副院长讲“你们坐在前排的那些小同学,聚精会神听讲,个个眼睛贼亮,我们很少见过这样的学生!”

华北大学工学院的课堂

  建国初期,华北大学工学院在办学理念上也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初到北平学校急需大量优秀教师,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多方延聘教师,迅速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强大教师阵容,其中全国知名教授不在少数。

  “有曾任北洋大学理学院院长的陈荩民教授,曾任长春大学校长的张玉军教授,曾任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的赵进义教授,曾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胡助教授等人,他们各自的学术观点与教学风格交汇融合,不仅有力的培养了青年教师,也使青年学生耳目一新,这是华北大学工学院教学上的一个特色。”曾在北大、西南联大任教,之后在建国初期来到华工的数学名师孙树本教授在文章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数学学科建设情况。

  学校对教授们教学上的尊重,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所长,加上一些良好的教学做法,都确保了较高的教学质量。

  当时,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们不仅主动编写中文讲义,还注意传授学生课前预习、记笔记、复习做题等学习方法。特别是学校还保持了解放区传统,建立了答疑辅导制度,为每个班安排专门自习教室,除了上课,学生都在本班教室自习,学校在课表上设有复习答疑时间,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都来答疑,这种答疑制度在1951年暑期教育部召开的会议上得到了肯定,这个时期教人而不是教书的新观念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除此之外,华北大学工学院还倡导任课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与旧大学教师和学生上课来、下课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不仅提升了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在思想上也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上几十个人的小班课时,我必须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例如有个学生初次离家,时常想家,不能安心学习。我劝他多写信回家报告学习情况,使他生活愉快,心情舒畅了。”孙树本在文章中这样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华北大学工学院还为各班级配备一名专职脱产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并关心学生的生活。“那时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刚刚步入学校,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树立起来,辅导员和我们生活劳动在一起打成一片,了解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与我们谈心、讲时事、讲学习目的和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有一次班里同学犯病起不来床,辅导员马上请来医生看病,我们都很感动。辅导员成为同学们的贴心人。”1950年,就读于机械专修科的刘万和、顾鸿翔在回忆华工学习生活往事时这样写道。

建国初期朝气蓬勃的华工学生

  建国初期,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学生们不少都是在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的干部,属于从原单位抽调上来读书的“调干生”,所以党团员比例比较高,丰富的党团活动也成为华工的特色。而同学间的关系,更是保持了解放区的革命传统,互帮互助、真诚相待,全体学生还有定期的“组织生活会”,会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谈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分享近期的优缺点,大家相互批评和表扬彼此,坦诚相见,胜似亲人。华大工学院曾邀请所接收的原北平国立高工的学生参加这样的生活会,这些北平的大学生们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就被这种真诚的同学关系深深触动,发出“这真是难以想象的高境界”的感慨。

  

  1949,新中国初生之际,足球竞彩app排名留下许多宝贵记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代足球竞彩app排名人带着全新气象,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出矢志强国的贡献与奉献!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普天同庆!2020年,足球竞彩app排名80周年校庆,未来可期!

  

  (素材来源:《华北大学工学院回忆录》,《桑榆情怀》(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