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2049 探寻汽车行业的理想与未来
发布日期: 2019-09-26 供稿:中国青年报
编辑:吴楠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开往2049 探寻汽车行业的理想与未来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9-09/26/nw.D110000zgqnb_20190926_1-11.htm
在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驻地——首钢园区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应接不暇的各类自动驾驶车正井然有序地试运行。
与一般车辆不同的是,它们并没有驾驶员操作。面对全区内川流不息的货车、工作车以及来来往往的的工作人员,它们熟练地自动启停、拐弯,避开障碍物,成为园区内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全天候多车型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及首钢园区功能示范(以下简称“科技冬奥专项”)备受关注。
“本课题主要研究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究满足L4级自动驾驶需求的智慧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以冬奥会为目标开展示范应用验证。”科技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教授介绍,这将是国内首次全面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据悉,到2021年3月,首钢奥运园区将实现园区社会公开道路、园区内部道路全覆盖的全天候多车型L4级无人自动驾驶典型功能示范。车型主要包括:无人客车、无人物流车等7类无人驾驶车型。
“此次自动驾驶示范意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自动驾驶生态环境,最终形成人员、物资、环卫与园区外无缝对接的未来新型交通系统。”杨殿阁说,进展顺利的话,人们很快就能看到智慧城市、未来交通的雏形。
从内燃机的问世,到福特首创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式生产管理,不同时期的技术推动力已经让世界汽车产业进入了全面的自动化和电气化的时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经历了150余年的发展后,汽车产业的效能将达到极限。有人哀叹汽车业“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也有人高唱,汽车业的“未来故事”才刚刚开始。
对此,杨殿阁显然认同后者:“就像上世纪90年代个人计算机遇上互联网一样,目前在智能网联浪潮的冲击下,汽车行业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整个出行生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能源汽车“加速抢跑”
“我加班已经快半个月了,最近正忙着为10月即将召开的第三届长安‘香格里拉’大会做最后冲刺。”最近,青年工程师王博坦言,自己“忙并快乐着”。
2018年,王博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立志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发展发光发热的他放弃了回到东北老家的机会,加入位于重庆的长安新能源,任职动力经济性开发工程师。
“我所在的岗位就是要降低新能源车的能耗,降低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从而使新能源车更经济,更环保。”王博说,在他看来,这将是新能源汽车在补贴退坡后的“突围之路”。
事实上,与王博一样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青年研发人才还有不少。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量将达到85万人。
在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向上生长。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8159辆,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1万辆、渗透率首次超过1%,2018年销量突破100万、达到125.6万辆,九年内复合增速达到87.5%。
据EV Sales统计,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00.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105.3万辆,超过其他国家总和,全球销量前十大厂商,中国本土品牌共5席,合计占据全球31.7%的市场份额。
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预计2020年实现年产销规模200万辆目标。该目标也意味着,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超25%的年均增幅。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到造车新势力的押注,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新能源汽车给了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也为实现品牌向上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新能源给了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新的起点和竞争舞台,在这个竞争过程中,中国的研发机构已经形成自己的基础和独有的竞争优势。”杨殿阁如是说。
打开智能网联汽车的“潘多拉魔盒”
今年4月,清华大学原汽车工程系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新名字,“靓仔”。4月3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正式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 “靓仔学院”(与“车辆与运载”谐音)的名字也随之走红。
“清华正式从汽车系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这也是在中国第一个以‘Mobility’命名的院系,代表着我们的研究方向从原来的‘车辆’本身扩展到了移动出行的新方向,相对比系升级为学院的名称上变化,学术方向的拓展对学院而言才是真正宝贵和重要的。”杨殿阁如是说。
在学院名称变化的背后,是清华大学对于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的敏锐预判。
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世界汽车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了汽车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儿,不少汽车企业正在由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根据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并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
没有驾驶座、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刹车,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前脸和后尾, 在今年6月举办的亚洲消费电子展现场,L4级智能驾驶观光车红旗“N度空间”智能小巴不时引来观众排队参与体验。
通过立屏和地屏的动态效果以及人机互动体验,智能小巴模拟真实的路况行驶,并可以在车上体验购物等智能交互,试乘者在踏进车门的一瞬间,仿佛穿越到了自动驾驶的时代。
“红旗智能小巴融合了红旗智能自动驾驶、语音交互、智能机器人、全新制动系统等创新技术,提供未来智慧出行体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技术及创新业务管理部高级总监拱印生表示,“该款智能小巴的亮点在于系统设计、5G技术、环抱座椅和多屏互动,它不仅是一辆车,更是出行的系统解决方案。”
事实上,如今,一汽、长安、东风、上汽、广汽、北汽、奇瑞、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均制订了智能汽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中,加速向智能汽车产业渗透和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关键突破口之一。
“近年来,中国从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标准法规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线逐渐清晰,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得到了提升。”师建华表示,“尤其是在环境感知、无线通信、智能互联、先进驾驶辅助方面,在国际上已经可以和国际企业同台竞争。”
“汽车业的未来在中国”
“我有很多头衔,多得记不起来了,但我最喜欢的称呼还是‘我的朋友卡尔’。”已经94岁高龄的卡尔·哈恩博士回忆起在大众汽车40年的工作经历,仍觉得当初中国朋友的称呼最为亲切。
对于这位推动了大众和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的合作,从而开启了中国轿车合资合作首个篇章的“中国通”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有着特殊的魔力。
在哈恩看来,如果说汽车工业的昨天来自欧洲,那么汽车工业的明天很可能会在中国。
“中国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汽车市场,高度发达的数字化以及相应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也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未来,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哈恩如是说。
事实上,与哈恩持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随着汽车工业向“新四化”转型,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汽车产业从思维理念到商业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拥有巨大转型决心和市场容量的中国正是引领变革的“策源地”之一。
一方面,中国换道先行,率先起步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获得了“先发效应”。另一方面,中国较强的互联网、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和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布局5G,这些都为智能汽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将成为丰田进步的驱动力。”在丰田社长丰田章男看来,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而中国市场正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战场”。
“当今的汽车行业正经历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而引领变革的就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丰田章男如是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