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脊髓灰质炎
1 致病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病人。
3 潜伏期:3-35天,一般5-14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手、用具。
5 主要症状:可先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可有头痛、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发热1-4天;之后出现中枢系统症状,肌肉疼痛、多汗、尿潴留、麻痹、瘫痪。
6脊髓灰质炎的危害:可遗留肌肉麻痹瘫痪,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7易感人群:14岁以下儿童及未免疫接种40岁以下成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8隔离治疗:发病第一周呼吸道隔离,第二周期至40天消化道隔离;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及康复治疗。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免疫接种:常规免疫(婴儿于生后2、3、4月龄各口服1剂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5岁复服1剂,4岁加强免疫1剂)。强化免疫(5-7岁以下人群春季两轮脊灰疫苗接种,高危人群查漏补种)。
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
1 致病病原体: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病人。
3 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
5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
6甲肝的危害: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急性和亚急性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脑疝,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7易感人群:6个月以上的人群未接种疫苗及未感染甲肝病毒者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8隔离治疗:自发病起4周;治疗应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免疫接种:对重点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8周左右产生有效抗体,维持3年以上,随后抗体滴度逐年下降,5-10年或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注射。年龄大于1岁儿童和集体生活的大学生均应接种。甲肝疫苗可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但接种部位不同。
感染性腹泻
1 致病病原体: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由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肠道传染病。
2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
3 潜伏期:短,副溶血弧菌6-20小时,大肠杆菌2-20小时,沙门菌属4-24小时,大肠杆菌3-4天,最长8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手、苍蝇等。
5 主要症状:腹泻,大便大于3次/日,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全身不适。
6感染性腹泻的危害:大量水分丢失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7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短期免疫力。
8隔离治疗:床边隔离治疗至便中无病原体。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腹泻者必到医疗机构就诊检便常规。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吃煮熟食物、消灭苍蝇等。
细菌性痢疾(菌痢)
1 致病病原体: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3 潜伏期:数小时-7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病菌随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痢疾杆菌的手、水源、食物、生活接触,或苍蝇污染食物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5 主要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腹泻、每日排便次数达10-20次,为粘液脓血便。急性菌痢病程1-2周,慢性菌痢病程2个月以上。
6菌痢的危害: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2-7岁儿童可发生中毒型菌痢出现休克病死率极高;成人急性菌痢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菌痢,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
7易感人群:无论性别、年龄,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短暂免疫力。
8隔离治疗:隔离至便中无痢疾杆菌止;治疗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还可以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黄连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注意饮食、进食易消化流食、忌辛辣冷硬油腻食物,可应用助消化药物和口服补液盐。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3)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饮食有节。
手足口病
1 致病病原体:由20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3 潜伏期:3-7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以及密切接触,病菌随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水源、食物、生活接触,或苍蝇污染食物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5 主要症状:发热及典型疱疹,疱疹散在口腔、手掌、脚掌、臀部、米粒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患者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
6手足口病的危害:传染性强;可危害心、脑、肾等器官。
7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4岁以下儿童为主。感染后产生免疫力。
8隔离治疗:隔离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3)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场所居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