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大讲堂】第195期:纳米酶:肿瘤治疗新策略
讲座题目:纳米酶:肿瘤治疗新策略
主 讲 人:阎锡蕴
时 间:2019年5月13日14:30
地 点: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主办单位:材料学院 校科协
报名方式:
http://dekt.bit.edu.cn/portal/CourseView.jsp?course_id="247160775266 (第二课堂)
主讲人简介: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提出纳米酶新概念,将其标准化,并推动其机制与应用研究。她的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Atlas国际奖(2015),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09、2011、2014)。她个人获得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报告简介: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催化效率高、底物专一性强。然而,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在遇到热、酸、碱等非生理条件时会因蛋白质结构变化而失去催化活性。为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模拟酶。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大多数模拟酶是以化学聚合物为骨架而设计的,如环糊精、冠醚、卟啉等,因而也被称为化学酶(chemzyme)。长期以来,如何提高模拟酶的催化效率和实用性,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
纳米酶(Nanozyme)是指一类具有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新概念。2007年,我们团队与从事物理、化学、酶学等专家一起,首次从酶学视角发现了四氧化三铁在纳米尺度呈现出不可预见的类似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并建立了检测纳米酶催化活性的方法。纳米酶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不仅弥补了天然酶脆弱和昂贵,以及以往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弱点,还突破了传统化学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高耗能的局限性。因此,纳米酶的出现引起了纳米材料、化学、物理、酶学、生物和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专家的广泛兴趣。目前全球已有29个国家的294个实验室,报道了320余种纳米酶,其应用研究也已经拓展到了生物、农业、医学、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近年来,纳米酶研究的发展已经从发现到设计,从诊断到治疗,本次报告将重点介绍纳米酶的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